]社论:股票交易印花税上调意外 部门诚信受质疑
5月30日零点,新华社突然发布了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的消息:从2007年5月30日起,财政部决定将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这是继4月29日央行提高准备金率、5月16日央行加息及再次提高准备金率和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三率"联动后,政府采取的直接针对股市过热的调控措施,频率之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股票交易印花税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发生额征收的一种税,是投资者从事证券买卖所强制交纳的一笔费用,通常也被当作宏观调控股市的一项直接政策工具。此前的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反复提示投资风险、对市场违规行为进行整顿等措施屡屡无法奏效的情况下,政策的边际效应递减使政府未来可以选择的调控项并不多。和征收资本利得税需要全国人大批准、直接进行行政干预会遭受各界质疑相比,调整印花税税率似乎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像这次选择夜深人静的半夜公布如此重大的政策,实属罕见。中央政府历来出台有关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大公共决策,为了让市场有正确解读和消化的时间,基本惯例是在周末出台,远的有国务院关于暂停国有股减持的决定,近的有最近央行的货币政策。更让市场费解的是,5月2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办有关负责人在答复三大证券报关于上调印花税的传闻时,都一致信誓旦旦地表示近期不会调整印花税。市场据此判断政府近期不会出台一些直接的干预措施,导致指数继续高歌猛进。如今却在半夜悄悄突袭式出台这样的政策,是政府官员误导了三大证券报的记者,还是三大证券报误导了全国的股民? 公共政策的公正、透明和公开是其生命,对政府而言,出台什么政策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政策出台前后如何对所有股民保持公平。对一个长期处于熊市中的市场而言,反弹性上涨过程中伴生的投机过度和内幕交易等行为一般会呈现几何指数增长,对此打击不力,将会引起股市的暴涨暴跌,成为市场发展的瘟疫。要抑制股市过热其实很简单,一切都可以先打预防针,可以明确告诉市场,如果股市上涨过快,国家要出台政策,没必要一方面否认出台政策,而等到股市真正上涨后又出尔反尔,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财政部作为证券市场的管理部门之一,在短短的时间内,在有关市场的重大政策的信息披露方面出尔反尔,这就是管理层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具体表现吗?面对上市公司的虚假信息和"阴阳公告",责任人需要承担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但对于政府的"阴阳政策",普通民众怎么办?是相信政府明里的话,还是黯然接受"潜规则"怨天尤人自己没有后台? 从根子上说,政府这次上调印花税,在程序和时间选择上如此怪异,无非是避免自己的调控措施遭遇之前央行政策一样的命运。从4月29日央行上调准备金率以来,市场和政府政策对着干的局面非常明显,任何利空都被解读为利好,市场和政府博弈的心态跃然,政策遭遇"死也不卖"的尴尬境地,这对于一个威权主义的政府而言显然是一种挑战。政府就像一个斗牛士,手中的政策如同那块晃动的红布,不过,被激怒的不是公牛,而是政府监管部门,这在上调印花税的时间选择和方式上都体现得很明显。 曾任美国首席大法官的约翰·马歇尔说得好:"征税的权力事关毁灭的权力。"从当天市场对政府上调印花税的表现来看,盘中跌停个股超过800家,上涨个股仅98家,上证指数全天下跌281点,创下历史之最,两市共成交4152亿元,创出历史天量。市场的这种悲壮的表现,与其是政府政策调控的结果,不如说是股民对政府的决策程序和公信力无情地投了不信任票。 归根到底,中国股市真正的隐患仍然是政府的不当干预措施,正如诺斯的"国家悖论"所言,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经济衰退的根源。蜚声中外的中国"政策市"让股市一度成为投资者烧钱的祭坛,而不是分享经济增长的盛宴。在一个永远有着政府阴影的市场,投资者的行为永远是短期和非理性的。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民众博弈政策,以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最正常不过,政府不必以为挑战了自己的权威而大加光火。否则,只能影响政府政策的公信力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引起股市的报复性暴跌,这是和政府调控股市的初衷背道而驰的。政府需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最终退出市场博弈,安心做好监管和制度建设,市场自会恢复理性。 ----南方都市报
股票交易印花税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发生额征收的一种税,是投资者从事证券买卖所强制交纳的一笔费用,通常也被当作宏观调控股市的一项直接政策工具。此前的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反复提示投资风险、对市场违规行为进行整顿等措施屡屡无法奏效的情况下,政策的边际效应递减使政府未来可以选择的调控项并不多。和征收资本利得税需要全国人大批准、直接进行行政干预会遭受各界质疑相比,调整印花税税率似乎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像这次选择夜深人静的半夜公布如此重大的政策,实属罕见。中央政府历来出台有关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大公共决策,为了让市场有正确解读和消化的时间,基本惯例是在周末出台,远的有国务院关于暂停国有股减持的决定,近的有最近央行的货币政策。更让市场费解的是,5月2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办有关负责人在答复三大证券报关于上调印花税的传闻时,都一致信誓旦旦地表示近期不会调整印花税。市场据此判断政府近期不会出台一些直接的干预措施,导致指数继续高歌猛进。如今却在半夜悄悄突袭式出台这样的政策,是政府官员误导了三大证券报的记者,还是三大证券报误导了全国的股民? 公共政策的公正、透明和公开是其生命,对政府而言,出台什么政策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政策出台前后如何对所有股民保持公平。对一个长期处于熊市中的市场而言,反弹性上涨过程中伴生的投机过度和内幕交易等行为一般会呈现几何指数增长,对此打击不力,将会引起股市的暴涨暴跌,成为市场发展的瘟疫。要抑制股市过热其实很简单,一切都可以先打预防针,可以明确告诉市场,如果股市上涨过快,国家要出台政策,没必要一方面否认出台政策,而等到股市真正上涨后又出尔反尔,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财政部作为证券市场的管理部门之一,在短短的时间内,在有关市场的重大政策的信息披露方面出尔反尔,这就是管理层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具体表现吗?面对上市公司的虚假信息和"阴阳公告",责任人需要承担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但对于政府的"阴阳政策",普通民众怎么办?是相信政府明里的话,还是黯然接受"潜规则"怨天尤人自己没有后台? 从根子上说,政府这次上调印花税,在程序和时间选择上如此怪异,无非是避免自己的调控措施遭遇之前央行政策一样的命运。从4月29日央行上调准备金率以来,市场和政府政策对着干的局面非常明显,任何利空都被解读为利好,市场和政府博弈的心态跃然,政策遭遇"死也不卖"的尴尬境地,这对于一个威权主义的政府而言显然是一种挑战。政府就像一个斗牛士,手中的政策如同那块晃动的红布,不过,被激怒的不是公牛,而是政府监管部门,这在上调印花税的时间选择和方式上都体现得很明显。 曾任美国首席大法官的约翰·马歇尔说得好:"征税的权力事关毁灭的权力。"从当天市场对政府上调印花税的表现来看,盘中跌停个股超过800家,上涨个股仅98家,上证指数全天下跌281点,创下历史之最,两市共成交4152亿元,创出历史天量。市场的这种悲壮的表现,与其是政府政策调控的结果,不如说是股民对政府的决策程序和公信力无情地投了不信任票。 归根到底,中国股市真正的隐患仍然是政府的不当干预措施,正如诺斯的"国家悖论"所言,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经济衰退的根源。蜚声中外的中国"政策市"让股市一度成为投资者烧钱的祭坛,而不是分享经济增长的盛宴。在一个永远有着政府阴影的市场,投资者的行为永远是短期和非理性的。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民众博弈政策,以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最正常不过,政府不必以为挑战了自己的权威而大加光火。否则,只能影响政府政策的公信力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引起股市的报复性暴跌,这是和政府调控股市的初衷背道而驰的。政府需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最终退出市场博弈,安心做好监管和制度建设,市场自会恢复理性。 ----南方都市报
发表于:2007-06-03 16:18只看该作者
3楼
何止股市?房产、教育、养老保修、医疗。。。等等一切民生问题啊!
引用哈耶克中译本前言中的一段话:
“
解决民生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一个有限的法治政府和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但是不难想见,只要民生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只要民众一方不愿接受大量“潜规则”下的“市场竞争”,而掌权者一方不愿接受“有限政府”;。。。。。。。。。。。他把专横自负的权力,无论它来自什么地方,视为人类自由的头号敌人;他认为没有个人责任担当的道德追求根本就不是道德追求;他相信“人们享有公民自由的资格,与他们对自己的禀性施以道德约束的愿望成正比,与他们把热爱正义置于个人贪婪之上成正比”(柏克语,《致命的自负》第二章开头的引语)。”
来源:http://book.sina.com.cn/2003-06-19/3/9644.shtml
为钱而赚钱就如烟上天 财富于人也许是极为沉重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