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为美元贬值埋单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金融市场极度敏感。对人民币重估的猜疑不断,而中国沽售美元资产的传言四起。其实在美元持续贬值的趋势下,英国和日本持有的美元资产最多,遭受的损失也最重,只要他们坚持不抛售美元资产,美国的资本市场就能够保持足够的稳定性。中国无论是从存量角度还是从增量角度都不足以给美国的金融市场带来毁灭性打击。
出售金融资产美国转嫁投资风险
1965年,法国经济学家雅克·吕夫对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特权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能够同裁缝师达成一项协议,在支付酬金的当天就把资金再借给我,我宁愿多订做几套衣服!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了,美元特权的地位反而进一步加强了。国际经济体系中最为怪异现象就是“穷国借给富国钱”,20多年的累积结果使得美国成为了“重债务富国”,净外债已经超过GDP的1/4。以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不断累积为特征的全球失衡已经构成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那么,谁在不断购买美元资产,为美国提供融资支持呢?我们可以把世界分成三大经济货币区:居于中心地位的美国;贸易账户地区的亚洲和资本账户地区的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拉丁美洲国家。
贸易账户地区的国家执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战略,通过经常项目顺差积累了大量的美元储备,然后主要以购买美国国债的形式保留这些储备。这种行为通过官方部门实现,服从于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目标,所以较少关注投资风险和回报。美国则通过输出美元获得了实际资源的注入,输出的美元又通过出售国债的形式收回,从而完成整个融资过程。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资料,到2004年11月,日本、中国、韩国、新加坡、泰国、印度这几个亚洲经济体持有的美国国债高达1.14万亿美元,占全部外国持有美国国债的60%。
资本账户地区的国家则购买了大量由美国公司和政府发行的债券和股票,美国再通过出售这些金融资产从国际市场融入大量的真实资本。资本账户地区的投资行为主要通过私人部门实现。随着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不断积累,私人投资者开始担心美国证券的风险和回报。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在这种融资过程中得到两大好处:第一,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平均来说低于实际投资的收益率,美国得到了两种收益率之间的差价;第二,出售金融资产,事实上把投资的风险转嫁给了海外投资者。
英国、日本是美国金融资产的最大买家
国际融资体系中的“双支柱结构”中,欧洲和亚洲为美国提供了最重要的融资支持。在这种格局下,亚洲地区越来越陷入两难困境:一方面,经济基本面的变化,东亚地区普遍面临货币升值压力,操控本国货币的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美元资产累积越来越多,随着美元不断贬值,储备资产的缩水就越来越大。
从国别看,英国和日本是美国金融资产的最大买家。2000年到2004年9月,外国对美国长期证券的净购买中,英国和日本分别占据了27.6%和21.4%。2003年6月,所有外国对美国长期证券的持有总量中,英国和日本分别占了7.8%和15.5%,加上近年来净购买比例的不断上升,其持有比例也不断上升。
最后,再让我们来看看美国金融市场上的“中国因素”到底有多强烈?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国际收支上的“双顺差”格局,官方外汇储备积累已经超过了5千亿美元,这笔巨额资产的投资方向变动自然会给国际市场带来不小的波动。不过,在美国巨大的金融资产市场上,中国的影响相当有限。以美国国债市场为例,虽然中国是第二大美国国债的外国持有者,但是在美国4万亿美元左右的国债市场上,中国1911亿美元的规模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从增量上看,2004年美国国债市场的供应约为4200亿~4700亿美元之间,中国在2004年1~11月间仅仅增持了349亿美元,所以,中国在增量上也不具有决定性意义。 但是,“中国因素”正处于快速上升的趋势之中。对一个发展中穷国而言,为美国提供如此巨量的融资支持反映了中国在外贸和外资政策上的失当,汇率扭曲下的“双顺差”国际收支格局必须得到纠正。对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而言,正常的国际收支格局应该是“经常项目逆差、资本项目顺差”。(覃东海)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
2楼
货币市场往日情景再现 准备金率上调箭在弦上
在央行回笼货币的环境下,货币市场利率依然呈现出下跌趋势。1月27日,7天期回购利率报收1.8307%,距离2004年4月11日——央行决定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前,7天期回购利率创下的历史最低点1.81%仅一步之遥;新年以来,日均外汇成交继续超过10亿美元,表明去年四季度开始异动的外汇流入尚未减退,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的压力持续;在诸多条件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仅为对冲央票到期的基础货币投放,央票发行规模将达约6000亿元
跌,跌,跌!
即使自前年以来央行已经三次调高准备金率,即使央行使出浑身解数进行宏观调控,但作为市场资金充裕的风向标——银行间市场七天期回购品种的利率,还是一路走低,上周已经逼近历史低点,并且继续呈下跌趋势。
1月27日(上周四),7天期回购利率报收1.8307%,较上日跌0.0006%,距离2004年4月7日创下的历史最低点1.81%仅一步之遥。
一些业界人士指出,与往年春节前资金均非常紧张不同,今年7天期回购利率却不涨反跌,说明目前市场资金异常充裕,估计年后央行有可能再度动用准备金率,调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令人瞩目的是,这些业界人士认为,正是七天期回购利率去年上半年创下的1.81%这一历史最低,央行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
“当时货币市场的表现目前正在重现。”一位商业银行债券交易员称,“促使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理由越来越充分。”
资金过于充裕
按照往年经验,春节前后资金应该较为紧张,货币市场利率呈现上涨态势。但今年情况有所不同——虽然央行两周来仅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就回笼了300亿元人民币货币,但考虑到本月初央行连续大手笔回笼资金,达到1680亿元,扣除当月到期票据1080亿元,央行再发行票据均为回笼货币。
正是在央行回笼货币的环境下,货币市场利率依然呈现出下跌趋势。其中一年期远期票据中标利率仅为3.1353%,较上周发行的同期限远期票据利率下跌13.85个基点;与此同时,逼近春节到期的公开市场7天回购利率,也只比上周同期品种高出0.18个基点,为1.6496%。
据业内人士分析,造成利率走势反常的原因是货币市场资金淤积。单就银行系统流动性而言,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2004年12月货币政策报告显示,超额准备金率已达5.25%,为1.26万亿元人民币,即流动性明显高于往年。超额准备金规模是商业银行可以随时动用的资金。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数据是同期公布的外汇占款情况,2004年中国外汇储备全年新增2067亿美元,其中前三季度还保持着平均每月新增120多亿美元的“正常速度”,而到了四季度,平均每月新增数据达300多亿美元,三个月共计新增954亿美元。
如此大规模的外汇流入,意味着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所投放的基础货币远远超过历史峰值。可见,银行间市场的货币该有何等充裕,央行回笼货币的难度空前。
资金充裕仍将继续
货币市场资金过于紧张或者过于充裕,都会对市场利率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就在央行极力在票据发行上创新以试图缓解公开市场操作压力的时候,依然可以预见到货币市场资金将进一步淤积的可能。
直接面对的就是对冲即将到期的央行票据。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04年底,央行票据余额为9700亿元,其中在2005年到期的将有9400亿元,占去年发行总量的64%。巨大的到期压力必然向公开市场回笼货币能力提出挑战,其中春节后到一季度结束,就将有1599.6亿元票据到期。
另一个可以估算的压力是,金融机构“存差资金”(存款扣除法定准备金后,大于贷款的部分)将继续大幅增加,这部分资金必然需要到货币市场寻找运营渠道,从而增加货币市场资金供给。
据2005年货币政策目标显示,今年货币供应量M1和M2增长均为15%,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依据这样的目标,中国建设银行专家测算,金融机构今年“存差”资金将新增1.1万亿元,“存差”资金总量将达到7.4万亿元。
来自国际市场对2005年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依然会给国内带来大量外币占款。专家认为,在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一旦人民币显现出稍许可能升值的迹象,在短时间内将有数额庞大的境外资金涌入。因此,对冲外币占款压力可能更甚于往年。
昨日重现
种种迹象表明,央行调高准备金率的可能性正在增强,这从2004年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就可以预计。
2004年3至4月,货币市场资金利率一路下行,公开市场操作在2、3月发行央行票据和正回购为1350亿元和2381亿元,但并没有改变资金利率下行的态势。央行3月24日决定从4月25日起实施差别准备金制度,对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实施惩罚性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
但此举仅使货币市场资金利率短暂小幅上涨,接而转入继续下跌,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在4月7日达到了1.81%历史最低。于是央行再度出手,于4月11日决定,将存款准备金率普遍提高0.5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7%提高到7.5%,才使得回购利率恢复到2%以上的水平。
通过采用普遍上调准备金率手段,央行冻结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约1100亿元;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约2877.5亿元,以上两项央行主动锁定货币总量刚好接近4000亿元。
而今年的情况是,假定今年存款增长的法定储备占用、外汇占款投放、财政存款回收等因素对超储比例的消长影响均与去年持平,在不提高准备金率情况下,央行吸收储备需达到去年4000亿元同期水平。扣除1月央行已经回笼的货币量1080亿元,自本周起直至4月底,净回笼货币目标将接近3000亿元。
由于4月底之前尚有3914.1亿元票据到期,扣除已发900亿元远期票据,实际到期约3014亿元,因此为对冲央票到期的基础货币投放,央行票据发行规模将达到约6000亿元。考虑到春节因素,节后到4月底之前,每周发行规模约在600亿元左右。
上述推算的前提是,诸多条件不发生变化。但实际上,仅外汇占款一项,就有可能发生较大变数。新年以来,日均外汇成交继续超过10亿美元,表明去年四季度开始异动的外汇流入尚未减退,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的压力持续。
种种迹象表明,货币市场开始重现2004年上调准备金率前的局面。换句话说,或许再次上调准备金率时机已近。(记者 魏璇)
韬客外汇论坛TALKFOREX.COM
3楼
网友原创:最新的网上调查令人触目惊心
最新的网上调查表明:希望中国亡国或者动乱的网民数量不在少数,虽然令人触目惊心,但是这些观点却大都有一定的生存土壤,主要表现在:
首先对政府失去信心。贪污腐败猖獗现象自89年以来有增无减,而被查处的是极少数,各级官员腐败的成本很低,所以这种现象仍会愈演愈烈。这从最新的民意测验“你最想从事的职业”,结果是“做官”高居榜首的情况可见一斑。另外党政机关人员可以只受所谓的“纪律”约束而游离于法律之外,更是给腐败行为推波助澜。
其次香港澳门回归以后示范作用不小。很多人认为港澳100年以前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但因为做了100年殖民地,相当于在国外镀了镀金,结果回归以后不仅成了特别行政区,而且居民也成了上等国民,生活水平最高,政府的态度也是毕恭毕敬,股市更是屡创新高,人民安居乐业,所以亡国、做殖民地没什么不好。
第三,是希望发生动乱或类似文化大革命的运动来清洗贪官、腐败,这主要在近几年巨亏的股民中传播。由于政策失误,大部分股民巨幅亏损,近似遭洗劫一般,但股民的钱财本是合法收入,政府却无动于衷,任由普通百姓吞食政策失误的苦果,令大多数股民非常愤恨。因此很多股民希望通过动乱,来进行财富的再分配,夺回自己失去的大量财产。
有关人士分析说:以上调查结果表明社会矛盾正在迅速集结,如果政府及有关方面不采取政策疏导等解决措施来化解,出现新的大规模社会动乱并非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