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再袭中国
“热钱”再袭中国
2006年8月11日 星期五
“
狼”果然又来了.
4058亿人民币、507亿美元,中国六月份外汇占款的高歌猛进,再让观察家对中国经济捏一把汗:如果七、八月份,外汇占款再度延续这种跳升态势,更严厉的紧缩措施可能接踵而至。
相形之下,此前中国外汇占款虽然绝对量不低,但增长却非常平稳,三、四、五月外汇占款
分别仅增加1153亿、1112亿、1211亿人民币。
虽然目前中国尚未有效衡量“热钱”的指标,但是很显然,六月份外汇占款非同寻常地突飞猛进,再创新高的外贸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虽然尽了绵薄之力,但估计没人否认这是“热钱”在混水摸鱼。
究竟是谁在引“狼”入室?5月份以来的宏观调控?还是4月底中央银行的加息?由于七月份的数据还没有公布,目前尚不能武断确定。但是,据以往经验看,两者都难辞其咎,尤其是4月底的中央银行上调贷款利率,相似的情况同样发生在2004年月10月中国升高存贷款利率之后。
无独有偶,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全国分局长座谈会上,中国官员特别警告,各级外汇管理部门当前要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短期资金通过贸易、个人外汇和投资等渠道流动的状况,深入研究改进外汇管理,强化对跨境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控和管理。
早在五月份,本专栏对“热钱流入”早有警告:宏观调控,当心吃错药, 宏观调控当心进入狗咬尾巴的怪圈,事实证明,一切应验,很显然,接下来的宏观调控将再度承压:
外汇占款节节高升、银行流动性再度泛滥、金融机构贷款冲动再起。
对于一直高呼加息“小步快跑”的“有识之士”来说,6月份外汇占款“大幅快跑”无疑是记响亮耳光。虽然目前中国还是资本管制,虽然自2004年以来,中国在外债结汇和外资企业结汇方面设立了种种障碍,但是,很显然,进入中国的短期套利资本并没有笨到将“热钱”两字写在脸上,而是通过种种合法渠道进入中国,如贸易信贷、股东借款、投资收益、经常转移、侨汇、捐赠等。
此外,宏观调控和升息导致的资金成本增加,也将使一些本应售汇出去的资本滞留在国内,尤其是资金全球运作的跨国公司,虽然这些并不是境外流入,但是国内的升息,无疑激励这些资金滞留在国内发挥余热。
该是中国重新反思宏观调控的时候了。事实已经证明,在目前中国经济结构仍较扭曲,地区发展不均衡,投融资体制僵化的情况下,一昧依靠总量调控的货币政策,并不能很好地起到减震器的作用。中国必须改变“众人拾柴、央行灭火”的宏观调控格局,在央行大力回收流动性的同时,还应采取严厉的土地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以直接作用于微观投资主体。
与此同时,中国必须从源头上解决内外经济失衡的后遗症。中国此轮经济过热,虽然有种种外部原因,但其根本上是泛滥的流动性在作祟,很显然,这是在全球贸易和货币体系开放背景下,中国高储蓄,低消费的结果。
央行也在昨天公布的货币政策报告中指出,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应从围绕消费需求为主,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调整外资优惠政策,扩大进口和市场开放等结构性政策,以及汇率浮动来共同入手,而不是单纯依告汇率升值来实现。
虽然目前全球的中央银行正在收紧自已的钱包,但是作为全球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美联储已经暂停升息,这对于中国下一步的宏观调控形成了严峻考验,尤其是货币政策,很显然,如果在达到宏观调控效果的同时,又能使内外经济达到均衡,中国官方下一步的调控措施将备受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