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TICKMILL 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ThinkMarkets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荔枝返现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icmarkets285X70
查看:4001回复:10
笑呵呵
注册时间2005-04-16
[转贴]般若多罗蜜心经讲解 对我们做外汇交易 能帮我们静心
楼主发表于:2005-04-22 13:07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
1楼 电梯直达
电梯直达
[转贴]般若多罗蜜心经讲解 对我们做外汇交易 能帮我们静心 作者: 汇海一滴 心经讲记 圣一法师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 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缍.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 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 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各位善知识、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今日是宝莲禅寺主办一连三晚的讲经法会,经文最普通,亦人人识得,名叫般若 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这个心字很重要,成佛也是心,造众生也是心,天堂也是心,地狱也是心,所以 大方广佛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香港是由心所造,由有福德的人的心来造,祖国锦绣山河,也是由善人君子的心 所造,乃至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是由娑婆世界众生的心所造,极乐世界是由阿 弥陀佛,及清净海众的清净心而造。惟是很多人还末认识此心,迷了此心,受苦 无量,生死轮回无了期,惟有诸佛菩萨明了此心,圆满明白此心时名之为佛,一 分一分的明白此心,名之为菩萨;菩萨是佛因,佛是菩萨的果,佛因佛果不离明 心,若心未明,佛因无你的分,佛果更无你分,所以学佛的人有一个条件:诸佛 如来这样行,我们便这样行,诸佛如来这样修,我们便这样修,如何修?就是明 心嘛! 大乘起信论谓心有四相:生、住、异、灭。凡夫於四相中只明灭相,心灭了凡夫 以为明,其实不明,心走了,灭了,心已不在,那时如何明心,所谓贼後兴兵, 贼走了,兵来地无用,所以凡夫不称为觉——心灭了才觉又有什麽用呢? 何谓灭相?例如我刚才打了一个妄想,当打妄想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打妄想,打完 妄想,才「觉」刚才打妄想,妄想在何处?你有没有捉到?——减去了!所以凡 夫觉灭相,不名为觉。又如起了一个恶念,你「觉」这个恶念吗?——灭了才觉, 末灭以前不觉,灭了之後才觉不称为觉,所以凡夫对自己的心一点也不觉,灭了 之後才觉称为不觉。 异相又如何呢?觉异无异,一觉心的异相,这个「异」便空了,是为觉异无异。 例如人发梦,觉梦无梦,想错,觉错无错。 二乘人觉心的异相,异即变异也,是与非是异相,善与恶、生与死、人与我、怨 与亲等是异相,二乘人觉心的异相,觉异无异便无是非、善恶、生死、人我、怨 亲,无异便是涅盘,所以二乘人亦没有什麽了不起,他们只不过修行用功,见到 心的异相,觉异无异,生死便了。 菩萨进一步觉「住」相,觉住无住,迷时便有住相,觉时则无,例如作恶时是迷, 觉时便不作:不修善是迷,一觉便修善则无迷,所以觉住无住——觉「住」时, 一切不住,有所住便是妄心,一切不住便是真心。 菩萨无住,不住又是什麽相呢?不住便是无相,不住则内无我相,外无人相,中 间无物相,叫作三轮体空。例如布施时,无能施的我相,无所施的物相,亦无受 施的人相,如何无?不住则无,住便有,世人拣佛来拜,拣僧供养,也是住相, 拣佛来拜,功德不会大,拣僧供养,失去普供的心,不名为普供养,名为别请供 养,心小,功德亦小。 不住相布施,一供一切供,无住心犹如虚空,功德亦犹如虚空。金刚经云:「菩 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 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 菩提,於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 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 量。」 菩萨觉住无住,所以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若住布施,不能修持戒,若住忍辱, 不能修禅定,菩萨如是无所住,六度万行齐修。 心的生相又如何?若觉生则无生,无生又是什麽?无生就是佛,等觉菩萨还有一 分无明生,十地菩萨还有二分无明生,初地菩萨有十分无明生,佛见心的生相, 觉生则无生,见无生心,观一切法无生,证得无生法忍:烦恼是生法,烦恼不生 便是菩提,业障不生就是解脱,生死不生是涅盘,众生无生是为诸佛,所以众生 成佛很容易,只要能够觉生无生便是佛,因此,佛称为大圆满觉。 佛对心的四相最清楚,最明白,所以称为明心——觉生无生、觉住无住、觉异无 异、觉灭亦无减,生住异灭四相皆无,是为菩提心、清净心,也就是般若波罗蜜 多心,唯佛究竟,凡夫迷而不觉。 修行就是想明心,但心不易明,达摩祖师有一首偈云: “心心心,难可寻,实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 心心心就是指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既不可 得又如何寻?有可得方可寻,例如虚空不可得又怎可以捉摸,三心不可得故谓难 可寻。「宽时遍法界」,宽即大也,宽时周遍法界,「窄也不容针」,窄时一口 针也容不下,後两句是指心的相貌。 又云: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达摩祖师云:「我只求心,不求佛。」东方有恒河沙数佛,南西北方,四维上下 亦有恒河沙数佛,你求那一尊佛,故云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三界是唯心所造,明心时三界便空,古人云:「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若人 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所以三界唯心,不是心外有三界,我们住在这三界之内, 完全是唯心所现,唯心所造,故祖师云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 这心心心是佛。」想成佛,便要明心,佛是心造,不是佛作佛,是心作佛,所以 净土经云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达摩祖师教我们明心,即心是佛。 又一首几偈曰: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首两句的意思是:我们若想求小时,这个心一早已把持了你自己。昔日须达多长 者建祗桓精舍,舍利弗与他一起拉地基线,舍利弗忽然笑起来,长者问他何故而 笑,舍利弗说:「祗桓精舍还未建造,现在只是拉地线,但你六欲天的果报已现 了出来。」长者说:「我只希望生兜率陀天,亲近弥勒菩萨。」说完这句话,六 欲天中五层天都隐没,只有兜率陀天现在眼前,是谓「心自持」。 持即把持之意,祗桓精舍虽未建造,只动一念头,天的福报便现出来,我们还未 求心,已被心把持了自己。 「求心不得待心知」,心很灵敏,求七时不可以被心知道,虽然心是自己的心, 称为菩提心,又称为本心,但无始劫以来我们迷了这个本心,若想寻回这个本心, 不能够起心动念去求,一起心动念,被心知道便求不到,古人修行都是无心悟道, 那一个是有心去悟道,个个都是无心道人,无心悟道,若有心,道不会现在眼前, 所谓无心合道。 「佛性不从心外得」,不是心外有佛性,所谓水清月现,心清佛现。「心生便是 罪生时」,心生起时,不但佛性见不到,罪已经现在眼前,所以学佛的人要小心, 心生便是罪生时,起心即差,动念即歪,起心动念都有罪,有罪还见到佛性吗? 有罪便要受果报。 我们要认识清楚这个是什麽心,这是菩提心、涅盘心、真如心、佛心、又是常住 真心,各位可能还未明白,现在显浅的解释一下: 所谓明心,就是明白烦恼未生以前的那个心,烦恼是後来有,有无明便有烦恼, 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始劫以来的烦恼迷了心,烦恼本来无,本来无烦恼的心是 如何?我们要明白。若烦恼本来有,无一人可以成佛,因烦恼本来无,我们就有 机会成佛,只要悟到烦恼本来无,便明白到无烦恼的清净心,直修至成佛。 本来无烦恼的心是什麽?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无烦恼,有烦恼不是本来 面目,本来面目无生死,生死是後来有,生死未生以前本来是无生死,无生死的 本来心就是我们的菩提心、涅盘心、真如心、佛心,我们以这个无生死的涅乐心 修行,直至成佛。 是否要待烦恼灭了方可以见这清净菩提心?不是,有烦恼时亦可以见,因为烦恼 不能染污菩提心,有烦恼的时候,方可以在烦恼中识取本来无烦恼的清净心,不 过,一定要有善知识指点,又要自己拼命修行,两种因缘和合,可以不断烦恼, 即见菩提。 生死本来无,众生有生死,清净心无生死,不一定要离生死才见涅盘心,在生老 病死的几十年间,可以见到无生死的涅乐清净心,不过,也是要有善知识指点, 自己的勇猛精进。 然则如何用功方可以见到涅盘心呢?经题说般若波罗蜜多,若想见清净心,就要 靠般若波罗蜜的力量,般若是什麽?般若是佛母。世人只有聪明,称为世智辩聪, 来自背心取境,就是违背自心而取外境,取境时必有一个我在,背心取境学究世 法,名向外而学,不能离开一个我字,有一个我来积聚学问,叫作聪明,所以世 间的聪明智慧肯定有我,而聪明人的我见很重,越学问多,我见越重。 有我是有为法,般若不是有为法,而是背外境求明白自己的心,明心肯定没有一 个我在,心明则万法齐观?万法不离自心呀!明白了这个心後,三世诸佛在□许, 十方世界在其中,十方世界也清楚,明白了这个心後,不论中外文字,甚至鸟兽 之语言也清楚,得语言陀罗尼,所以明心时万法皆通,但一定无我,无我而万法 皆通就是般若智。 般若,一般称作智慧,但我认为要加多两个字?菩提,菩提智即是般若,菩提就 是佛性,从佛性流出智慧就是般若,不是向外学有般若,向外学只称聪明,不称 般若,唯有离境明心,明心生智慧,就叫作般若。 背境观心,眼自看,看自己,不是看人,看自己则知自己的过失,能够反醒,把 自己的过失洗得乾乾净净,所以六祖云:「若真修道人,常自见已过。」为什麽 我们不能常自见已过?皆因我们的眼不是自看,而是看人,看人又如何见到自己 过,一定要回光返照,然後才见自己过。 眼自看是否很消极而不够积极?不是,自看是积极不是消极,自看到一程度,肉 眼便出生天眼,天眼现前,天上天下也见到,天眼无碍,也可以见到极乐世界; 自看再进一步,慧眼现前,无我,生死一时空,能出三界;再进一步自看,法眼 也现出来,一切法都知道,六度万行乃至八万四千法门,皆能清楚了知,到後来 佛眼亦现前,见佛境界,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 法、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佛的功德,一一都清楚。 如果我们眼能自看,不向外看,便能具足五眼,因此,般若不是向外求,般若就 是自看、自见。 昔日五祖命六祖作务,六祖答曰:「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便是福田, 末审和尚教作何务?」智慧从自心生出来,不离自性,这便是福田,可知六祖一 开始便懂得自看,但自看是难事,眼看人容易,自望则难得很呀! 所以眼不易自见,耳不易自闻,心不易自觉,意不易自知,自看自观,不是容易, 但我们一定要向这个地方下手。 昔日马祖有一弟子,名石拱禅师,未出家时是一个大将军,喜欢射鹿。有一天, 经过马祖的道场,马祖问他是何人,他说我是个猎士,要射鹿,马祖问他一箭射 多少只,他说一箭射一只,马祖说:「你不懂射。」「我不会射,然则和尚懂射 否?」马祖说:「我懂射。」「那你一箭射多少只?」祖曰:「一箭射一群。」 猎士曰:「彼此是众生,何必一箭射一群呢?」马祖曰:「你既然明白这道理, 何不自射?」「若教某甲自射,无下手处。」 你看,射鹿有下手处,自射却无下手处,马祖即时赞叹:「这汉历劫无明,一时 倾尽。」自射无下手处即无自己,所以历劫无明,一时倾尽,彼因此出家。 你要知道呀,断烦恼若一个一个的来断,需要很长久的时间,若能自断,所有烦 恼,一时都清。烦恼从甚麽地方生?从我而生,无我,烦恼便尽灭,所以自看、 自见,是最妙的法门,但是,无下手处。因此,般若不是向外而求,背心向境- 有我,属世智辩聪,背境求心-无我,明心生智慧,智慧不离自性,便是般若。 有了般若又如何?般若波罗蜜嘛! 何谓波罗蜜?即到彼岸之意,到诸佛、圣人、佛土的彼岸,到涅盘的彼岸,到菩 提的彼岸,到常寂光的彼岸,简单的来说:返我们的老家。 到彼岸又作何解?六祖解释得最清楚:「焚语波罗蜜,此云到彼岸,解义离生灭, 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流通,即名为彼 岸。」著境有生灭,犹如大海有波浪,故名此岸,离境无生灭,即名彼岸。是故 以般若波罗蜜,观一切法无生无灭,是名涅盘彼岸,若聪明有我,见一切法有生 有灭,就是生死的此岸,在这个世界,一切都有生灭:国土有生灭、入有生灭、 事情有生灭,如水有波浪,此波浪不同被波浪,香港不是伦敦,若到彼岸,离境 无生灭,是净土,如水常流通,此水与彼水打成一片,极乐便是娑婆,娑婆也是 极乐,是名流通。 有了般若智慧,观一切法不生不灭,一切法清净,清净和合,万法打成一片,是 名到彼岸,万法清净,就是波罗蜜多心?心是清净,无生死、无烦恼、无业障。 到了彼岸,然後见真如心、清净心、涅盘心。 但般若不是一件物,般若未曾离开一切法,而又不是一切法,般若是无相,般若 经云:「色空故,般若亦空,色无我故,般若无我,色无尽故,般若无尽,色不 坏故,般若不坏,色清净故,般若清净,受想行识清净故,般若清净,受想行识 无我故,般若无我,受想行识空故,般若空。」所以般若不是离开一切法,般若 与一切法打成一片,如来讲般若经,讲了二十二年,就是因为无一法离开般若。 以观照般若自看、自闻、自觉、自照,背境欢心,无我,故能了生死,古时有一 僧人问惟正禅师:「请问和尚,道在何处?」禅师答:「道在眼前。」「道在眼 前,为何我不见?」禅师曰:「有我,所以不见。」「有我不见,和尚还见否?」 「有你有我,转转不见。」「无你无我,还见否?」「无你无我,阿谁求见?」 是以,若想求般若,尽量把我执减低,减至无,无我即见道,见道生智慧,就是 般若。 现在入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心经何故无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等六种成就,以证明是佛说呢? 唐太宗时,有一位国师名玄奘法师,在家姓陈,十二岁时跟随哥哥出家,出了家 後,读一切经典,有些经典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有些经典是别的法师翻译,他 对有些语句生疑,很想到印度取经,後来在四川成都挂单,遇到一位老和尚,身 生疥癞,人不敢近,惟有年轻的玄奘法师,以一颗同情心侍奉他,为他洗脓血, 涂药,不久,这老和尚的疥癞病痊愈,老和尚感他调治之恩,无以为报,惟有一 部经,可以口传给他,就是这一部心经,一共二百六十字,念了一遍,玄奘法师 便记在心内,後来把它译出来,一个字也没有更改;鸠摩罗什法师也有翻译这部 心经,名叫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如是我闻等语,但不及老和尚传给玄奘法 师所说的那麽简洁流利清楚,那位老和尚又是甚麽人呢?他就是观音菩萨。 玄奘法师後来到印度取经,经过八百里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中间无人, 惟多鬼怪,念任何经也不能降服,一念心经,所有邪魔鬼怪隐藏,仗这心经的功 德神力,成功到印度取经,十五年後回中土,成为国师,专心翻译经典。 心之神力是观音菩萨,心之智力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心内的法力,就是大行普 贤菩萨,心中的愿力,就是地藏王菩萨。 这部心经是观音菩萨教我们明心,凡夫末明心,起烦恼作业,受无边生死苦,所 以文中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开 始就教我们要认识自己,自己不认识不能度自己,认识自己就能度自己,还要认 识众生,认识众生就能度众生,诸佛认识自己,也认识众生,故诸佛成佛度众生。 华严经云:「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十方如来 同一个心,无两个心,阿弥陀佛的心与释迦佛的心相同,释迦如来的心与药师琉 璃光如来的心亦相同,所以十力无量佛都是一个心,返观众生心,个个不同,因 为众生的心是妄心,妄心又如何会相同,你有你的妄,我有我的妄,一百人有一 百人的妄,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何谓观自在?对机说法,对病落药,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背了自己的菩提心而 去观法,背菩提心观法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於一切法不得自在,被法所缚,离菩 提心观色,便著色,为色所缚,不得自在,离菩提心闻声,便染声,被声音所缚, 不得自在,离菩提心嗅香,为香所染,为香所缚,不得自在,离菩提心讲话,著 了语言文字,亦不得自在,离菩提心觉触,昧著了触,为触尘所缚,不得自在, 过在何处呢?皆由背了自己的心而观一切法,著一切法,於一切法不得自在,若 能背法观心,心明法空,於一切法得自在,故观音菩萨的「观」字,不是叫我们 观法,若观黄金,可能起盗心:观色则著色,观名则求名,所以要离境-离三界 之境、离六尘之境、离人天之境、还有,离目前之境,而观自己的心,观心则无 心,心空境寂,一切法如幻如化,於一切法得自在。 大悲忏内,观音菩萨云:「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枯竭, 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消灭,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 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观音菩萨观心,於一切法得自在,故名观自在。 普门品云: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於火坑得自在。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於水得自在。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於王难得自在。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於怨贼得自在。 观音菩萨不但於种种难得自在,於贪嗔痴三毒亦得自在,亦令受持观音菩萨圣号 的人得自在。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 生端正有相之友-於求男求女得自在。 但供养观音菩萨,与受持供养恒河沙菩萨的功德相同-所谓一多自在。 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於一切身得自在。 有些人把「观自在」解作观自己所在,那自己又是甚麽?自己要认识自己,自已 是众生:只缘众生迷了佛,识得众生便识得佛,不是佛迷了众生,度了众生便无 迷,不迷便见佛,佛是众生所成,一定要认识众生,犹如馒头、水饺,为面粉所 成,是故一定要认识面粉。 下文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如何照见五蕴皆空呢?要用 般若力,般若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内发现。自己就是五蕴,五蕴空,度一切苦厄, 若被五蕴所覆,便不能认识自己,所以人人念佛,也不识得念佛是谁,因为被五 蕴所覆,因此要加般若力,所谓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但这个「深」字很重要,大乘称为深般若,小乘称为小般若,我认为这个深般若 是大乘的般若,般若必定深,我们念佛,佛从何处出呢? 你要看! 越看越深,绝不容易看到底,所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我 们看这个念佛是谁,亦无有来处,惟有看他从那个地方出,就从那个地方直看下 去?诸法无有来处,是故看不到来处,若有来处,如来便不是无所从来,而是有 所从来,既然如来无所从来,佛号亦无所从来,既无来处,便是深,是故甚深般 若无底。虽然看不到佛号从何处来,但已入了另一世界,而这个浊恶世便空了, 无论你看甚麽?看念佛是谁、看自己拜佛、看自己讲话、看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一切法都无来处,甚深!甚深!故般若称为深般若。 有些有善根的人,坐禅时身体空了,他使惊恐起来,切不要惊恐,身体虽然空了, 但心还末空嘛!身体空的时候,心便现出来,你再看这个心,心有无量的妄想, 你便看这些妄想,无量的妄想不生,那时你的涅盘心便现出来,所以在深般若中, 观音菩萨说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就是众生,五蕴也就是自己,各位若想认识自己,你自己就是五蕴,蕴即盖 覆之意,五蕴盖覆佛性,菩提心被五蕴所覆,一定要空了五蕴,菩提心才现出来: 我们现在这个心名叫妄想心,不是菩提心,亦不称为道心,可以说是人我是非, 贪名贪利的心,五蕴空时见菩提心,从菩提心起修,直修至成佛。 生极乐世界也要空五蕴:劫浊就是色蕴,烦恼浊就是想蕴,见浊就是受蕴,众生 浊就是行蕴,命浊就是识蕴,空了五蕴便能到极乐世界见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释迦佛所说的一切经典,都教我们空五蕴,心经故然如此,弥陀经离五浊即空五 蕴,妙法莲华经过五百由旬到宝所,五百由旬亦即五蕴,乃至解深密经空八识, 转八识成四智,八识也是五蕴,眼耳鼻舌身识便是受蕴,所对五尘是色蕴,第六 意识是想蕴,第七识是行蕴,第八阿赖耶识便是识蕴,是故八识便是五蕴,唯识 教我们转八识成四智,不是教我们分别甚麽名相,转八识即空五蕴,四智即佛性, 亦即是菩提心。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时」字也要解释一下:一切法唯识所变,唯心所现, 时指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过去现在未来都行深般若,所谓过去不可得,过 去便有般若,未来不可得,未来便有般若,现在不可得,现在便有般若,时者, 即过去未来现在不可得,故名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把六百卷大般若经浓缩为五千字的是金刚经,再把五千字的金刚经浓缩为二百多 字的是心经,我现在再把心经浓缩为一句,就是「照见五蕴皆空」。观音菩萨照 见五蕴皆空,未来的菩萨亦照见五蕴皆空,过去的菩萨亦照见五蕴皆空,现在学 佛的人亦要照见五蕴皆空,路就是这样行,把照见五蕴皆空,再浓缩为一个字? 照! 照即照顾,人人可以照顾,例如带小孩子出外一定要照顾,不照顾便会跌倒,或 是走失了,行路要照顾呀,不照顾便踏著粪秽,或是堕进坑内,讲话也要照顾, 不照顾便会讲错话,拜佛也要照顾,当照顾时便发觉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 难思议,所以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诵经时口诵心思惟,随文入观,照顾其义, 便会发现经中义理无穷,便能演说经中道理,持咒时亦要照顾,照顾这个音声从 那处地方出来,若能照顾看,跟著它入去,便能入定,一入定,这个世界便空了, 从生死的此岸,到涅盘的彼岸,从娑婆的秽土,到毗卢性海。 过去有一位和尚,脾气很坏,知客师要他清单,他使求情忏悔,从此止语,在藏 经楼当香灯,一心持大悲咒,日夜用功,念了三年,跟著大悲咒一个字一个字的 到了涅盘彼岸。持咒是一个无分别法门,若能跟著一个字一个字的走入去,便能 离开这个世界,到另外一个禅定的国土去,俗称三昧。 参禅又如何?参禅更加要照顾,禅堂内称为照顾话头,时时刻刻要照顾话头,但 照顾话头我不懂呀,就是要照顾这个不懂,在不懂中而摸索,在不懂中参究,谁 不知一不懂,一切都不懂,人家骂你,你不懂,人家打你,你不懂,人家求名, 你不懂,人家争权夺利,你不懂,是非人我,你不懂,念佛是谁?不懂,在这地 方,不防不懂一年,不懂两年三年;虚云老和尚参「拖死尸是谁」,行不知行- 不懂,食不知食-不懂,视而不见-不懂,最後,不懂的疑情断了,便悟过来, 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空就是般若,般若便是佛性。 所以一定要下苦功,用个「照」字,时时刻刻要照顾自己,动一个念头都要照顾, 善念可以保存,恶念要消灭,我们动一个念头,照顾这个念从何处来,照顾这个 念往何处去,若能照顾自己的心念,则受想行识空,若照顾自己的色身,则身体 空,但心未空,妄想生生灭灭,见到粗妄想,後来粗妄想熄灭,变了细妄想,细 妄想犹如流水一样,古人称为流注生灭,赵州老人称其为急水上打皮球,念念不 停留,如瀑布一样,还看无生灭,其实微细生灭不停,再照顾,生灭灭已,寂灭 现前,便能心空及第归,完全靠这个照字。 所以修行不用多,照见五蕴皆空,留意那个照字,照甚麽?照自己,自己就是五 蕴,何人无五蕴,五蕴本来空,迷的时候才有,悟的时候即无,古人云:色蕴犹 如聚沫,受蕴犹如水泡,不论苦爱乐受,很快便过去,想蕴犹如阳焰,打甚麽妄 想也不实在,行蕴犹如芭蕉,层层剥落,剥到最後便成空,识蕴犹如幻化。
TK29帖子1楼右侧xm竖版广告90-240
个性签名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广告
TK30+TK31帖子一樓廣告
TK30+TK31帖子一樓廣告
笑呵呵
注册时间2005-04-16
楼主发表于:2005-04-22 13:08只看该作者
2楼
【度一切苦厄】 以般若照见五蕴皆空,出三界火宅。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般若的功用,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空则能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厄度尽,然後才见 到诸法的清净相,清净是空的别名,所以名为诸法的空相。 诸法的本来面目就是空相,诸法的实相亦是空相,诸法未曾离开空相,故云是诸 法空相,例如生死是一个空相,迷的时候以为有,以般若观之,生死是空的,不 是离开生死然後有涅盘,生死当下空就是涅桨:般若照见烦恼本来是空,烦恼空 就是菩提,众生也是本来空,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一切法的实相是空,是故一切 法从本以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一切法不生,试问水中月有没有生??无生。水中月有没有灭??无减。水中月无 生无减,一切法亦无生无减。又水中月有没有垢秽?-无,污水里也有水月,但 不被污水所染,清净水内亦有月,亦不染清净水,故云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大海一天两次潮水,海水不会增加,一天两次退潮,亦不会减少, 所以众生成佛时,佛性不会增加,未成佛时,佛性也不会减少,生净土,佛性不 会清净,堕地狱,佛性不会染污,凡夫轮迥有生死,佛性无生亦无死,等於虚空- 明来暗去,空性无生无灭、无垢无净、无增无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在诸法实相的空相内,无色受想行识的五蕴,因此诸佛如来绝不著色,不著受想 行识,诸法空相内,无五蕴可得,是故诸法空相内一个众生也无,金刚经云: 「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就是此意。 在诸法实相内,无色的相可得,色的性就是诸法的空相,空相内无色的相可得, 无楞严咒、大悲咒的字可得,亦无金刚经的文可得,是故空中无色。 无色,身便空,无受想行识,心亦空,所谓身心两亡,身空心空佛现前,就是因 为我们的身体不空,故有生老病死苦,心不空,故有生住异灭,若身空,无生老 病死苦,心空,无生住异灭,身心两亡,佛性现前,所以学佛,是很简单,很现 实的事。 【无眼耳鼻舌身意。】 眼耳鼻舌身意,称为六根,根以能生为义,根是积业润生,如眼看色,当见色的 时候,或邪视、或偷看,於是便作业,又如眼见黄金起盗心,见美女起淫心,见 名贪名,见食贪食,於是因眼根而积业。 六根空即是清净,不是作无解,如来眼根空,出生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 眼,五眼具足,所以眼根要空,否则便会作业,耳根亦复如是,若不空耳根,一 切是非、淫词歌曲,会使人作业,鼻舌身意亦如是,所谓六贼为媒,自劫家宝, 六根即六贼,劫去了真如佛性之宝。以般若观照,见到诸法的实相是空相,是故 空相中无眼耳鼻舌身意,不是无,是空,是清净。 【无色声香味触法。】 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尘,尘是染污,能遮盖本来清净的佛性,如眼观色尘起贪念, 色尘盖覆佛性,如是耳闻声尘起执著,鼻嗅香尘起取著,舌尝味尘乐著,身著触 尘,意缘法尘,都能盖覆佛性。 六根对六尘,六根空,六尘亦跟著空,若六根取六尘便是生死,若六根回光返照, 返流全一,便是涅盘,所以观音菩萨,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是用耳根,返闻闻 自性,性成无上道,耳根听是非闲言会造罪,若耳根返闻,远离声尘,会令你成 等正觉。 修行人一定要离六尘,出家便是离六尘,所谓出家,是出六尘之家,例如沙弥戒 完全是离六尘,杀盗淫妄酒是五戒,在家居士也可受,但沙弥戒再加: 6.不唱歌不跳舞,亦不往观听,是离声及色尘之家。 7.不戴香花蔓,不香油涂身,是出香尘之家。 8.不坐卧高广大床,是出触尘之家。 9.过午不食,不贪著饮食之味,出味尘之家。 10.手不捉金银财宝,出法尘之家[分别我有多少财宝是法尘]。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共称为六识,加上六尘六根,称为十八 界,十八界就是众生,六根在内,六尘在外,中间是六识。六尘无知,六根有觉, 六识起分别,但六根无分别,如眼见物,不会分别长短方圆,是由眼识分别,耳 根只能闻声音,不能分别是男声、女声、风声、火声等,是由其识去分别,众生 不肯出离生死,皆因留恋自己有六根、六识、六尘,在十八界内打圈,离十八界 即无众生,所谓此无故彼无,十八界和合即有众生,故云此有故彼有,众生本来 空,若无六根、六尘、六识,何来会有众生,只是众生不肯把十八界放下,十八 界盖覆佛性,是故处处受生,六道轮回,无有了期。 昔日,有一梵志拿花供佛,世尊叫他「放下著」,梵志把左手的花放在地上,世 尊又说「放下著」,梵志把右手的花又放下,世尊又说「放下著」,梵志问: 「我两手的花都放下,世尊还要我放下个甚麽?」世尊说:「我要你内放下六根、 外放下六尘、中间放下六识,十八界一齐放下,放到无可放之处,便是你安身立 命处。」梵志即时悟道。 我们现在约六根六尘六识都未放下,被十八界盖覆佛性,欲想见佛性,一定要把 十八界放下。以般若观照,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十八界都无,十八界空,十八 界清净,便是诸法实相,便是佛性。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何谓无明?众生十八界不能放下,十八界盖覆佛性,佛性不明,名之无明,经云: 「真如不守自性,一念不觉,而有无明。」 真如人人有,但不守自己的岗位,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便是真 如守自性,凡夫真如不守自性,一念不觉而妄动,故有无明,无明无实体,有了 无明必定有行,所谓不觉是无明,妄动就是行,行分善行、恶行、不动行,总称 为业行,行必有识,善行有善识,恶行有恶识,不动行有不动识,行即业,人业 有人识-例如见水是水,天业有天识-见水如琉璃,饿鬼业有饿鬼识-见水成火 焰。 有了识,业牵识走去投胎,识与父精母血,三缘和合而成胎,是为名色,色是父 精母血,自己的识是心,心有其名而无作用,所以称为名色,名色七日一变,四 十九日後有五个胞:即头、双手、双脚,十个月後六根成熟,六根有入六尘的功 能,故称为六入,小儿出生後与六尘相触,所谓六入缘触,触境有苦有乐,属受, 故触缘受,受是果报,受果报时心生系著,故受缘爱,若乐受爱其长合,若苦受 爱其常离,爱合爱离而生取,取即作业,若依理而取属善业,若非理而取属恶业, 故取缘有,有即业,有业故有生,生故有老病死忧悲苦恼。 由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受 缘取,取缘有,有缘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名十二因缘,若以般若智观,无明灭则 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 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苦 恼灭,十二因缘是空的,可以证辟支佛果,若以般若观照诸法的实相,不但无无 明,无凡夫的无明,亦无辟支佛的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凡夫的老死,亦无辟支佛的老死尽。以般若观一切法,可以超越世间法无明, 超越出世间法-无明尽。 【无苦集灭道。】 苦、集、灭、道,称为四圣谛,谛即真实之意,四圣谛不是辟支佛道,是罗汉道, 世尊三转十二行法轮,示二乘人四谛法门: 一、示相转 此是苦,逼迫性-指众生的果报完全是苦的,生老病死再加上贫病交逼,是为苦 苦,就是快乐也是无常,乐坏苦生,名叫坏苦,享禅定之乐也是无常,属於行苦, 是故三界中有苦苦、坏苦、行苦,是名三苦,另外还有八苦:生、老、病、死、 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苦等,众生不知苦,所以如来示苦相。 此是集,招感性-苦从何来?是自招的,名集谛,集即招感之义,人人都有贪嗔 痴烦恼,由三烦恼作杀盗淫妄等业,由业而招感上述八苦,苦是果,烦恼业是苦 因。 此是灭,可证性-灭苦因苦果名为灭谛,苦尽就是涅盘。 此是道,可修性-灭苦因苦果需要修道,道谛是无漏法,修无漏法,不漏落生死。 二、劝修转 此是苦,汝应知-知即觉也,觉[苦]生则无生,觉[苦]住无住,觉[苦]灭 无灭。觉苦无生,何来有苦,所以谓此是苦,汝应知。 此是集,汝应断-集是烦恼,烦恼可以断,如何断呢?一定要觉,觉集无集即断 集,故云此是集,汝应断。 此是灭,汝应证-如何证呢?苦因苦果「灭」了,这个「灭」因生而有,无生则 无灭,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是云证。 此是道,汝应修-道是可以修,如持戒则有戒,不持戒则无,修定则有定,不修 则无,断惑则有慧,不断则无,故云汝应修。 所谓修道就是修三十七助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 支、八正道,还有三无漏学:戒、定、慧。 三、得证转 此是苦,我已知,不用更知:此是集,我已断,不用更断:此是灭,我已证,不 用更证:此是道,我已修,不用更修。 何以不用更知、更断、更证:更修呢?因为如来悟了四谛真实之理,例如苦,是 有为法,有为不离三相:生、住、灭,如来悟苦的生相不可得,悟苦的住相不可 得,悟苦的灭相不可得,若悟到苦的生住灭三相不可得,苦当体即空,空就是苦 的实谛之理,是名苦谛。 集也是有为法,不离三相:烦恼有生耶?悟则无生相可得,烦恼有住耶?悟则无 住相可得,烦恼有灭耶?悟则无灭相可得。如是迷时见有烦恼生、住、灭可得, 悟时,烦恼生住灭三相皆不可得,当体就是空,此是集的真实相,故名集谛。 灭又如何?有生则有灭,觉则无苦生,亦无苦可灭,寂灭现前,就是灭的真谛, 如来说灭,因苦灭而见谛,见谛时无苦无集,故无灭。 道又如何呢?例如修戒定慧之道,戒有生耶?戒无生相,戒有住耶?戒无住相, 戒有灭耶?戒无灭相,戒定慧无生住灭三相可得,无生住灭三相就是无为法,戒 定慧当体即空,道即是空相,修即无修,故云此是道,我已修,不用更修,六祖 云:「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此是戒定慧的真 理,道的真谛。 在诸法的空相、实相内,无凡夫苦集之法,亦无贤圣灭道之法,故谓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一切法空,空相便是清净相,在清净相内,六根清净,故无眼耳鼻舌身意,六尘 清净,无色声香味触法,六识亦清净,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明清净,故无无 明,无明尽亦清净,故无无明尽,老死清净,无老死,老死尽亦清净,故无老死 尽,无菩萨能修六度万行之智,智亦清净,是为无智,万行清净,有何可得,故 无得,世间法出世间法清净,是为无所得。 此是菩萨法门,菩萨以六度为智,皆是断惑,在未证得一切法寂灭以前,要以智 去断惑,但是一切法本来寂灭,无能得之智,无所得之法,亦无能修之智,无所 修之法,若见有能所,是生灭心,不见有能所即寂灭心,所以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缍。】 悟一切心空名为菩提,了一切法空名为萨缍,心法一如,并无能得所得,以无所 得故即是菩提萨缍。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何谓挂碍?例如眼[珠]与眼[白]相合是为无挂碍,眼与沙不能相合,是为挂 碍,又如皮与肉相合是为无挂碍,肉中有刺则有挂碍,」挂碍者,与般若心不相 同故,般若心是空,一切法是有,若一切法不空,有与空不能合便有挂碍,若一 切法空,法空与般若心空相合便无挂碍,所以一切法空即般若,般若即一切法空, 般若与一切法空打成一片,即一切法空不碍般若,般若不碍一切法空,犹如大悲 咒放在心内-空,所以不会碍楞严咒,楞严咒在心内也是空,此空彼空,空与空 台,无有挂碍,假如有一法不空,便有挂碍。 六祖菩萨在世时,有一僧名法达,来顶礼六祖,但是头不到地,六祖说他心中必 有一物,法达说:「我诵法华经已有三千部。」自谓读法华经三千部,何必叩头 到地,这三千部法华经未空,放在心内,便成为他的挂碍。 世间法不空,与般若合不来便有挂碍,出世间法不空,与般若合不来亦有挂碍, 若世间法空,出世间法亦空,与般若空相合便无挂碍,无挂碍则无有恐怖,恐怖 即忧虑之意,如眼内有沙,若不除去便会盲,盲便是恐怖,眼内无沙便不会恐其 盲,又如肉中有刺,若不除去,则有溃烂成疮的恐怖,凡夫有生死的恐怖,二乘 人有沈空滞寂的恐怖。要是有一法放在心内不能空,此一法便牵你入生死。 过去有一位金碧峰入空定,无常鬼找他不到,无常鬼便请土地公帮忙,土地公云: 「金碧峰甚麽东西也可以空,惟有一水晶钵他最爱,你们俩一变作老鼠,把玩他 的水晶钵,一拿锁链,预备他出定时锁他。」金碧峰入定时身体空掉,但在定中 听到老鼠把弄水晶钵的声音,立即出走,大骂「谁人碰我的水晶钵」,另一无常 鬼立即锁他,金碧峰知道水晶钵的挂碍令他被无常鬼找到,於是求情许他延期七 日,无常鬼走後,金碧峰便把水晶钵打烂,然後入定,临入定前,在墙上写下四 句偈:欲来找我金碧峰,犹如铁链锁虚空,虚空若然锁不得,莫来找我金碧峰。 世间法不空,与般若有挂碍,等於眼中有沙,认生死轮回为实有,出世间法不空, 与般若亦有挂碍,等於肉中有刺,认化城为宝所,故有凡夫生死,二乘涅盘的颠 倒梦想。 凡夫生死有四颠倒: 1.身不净,计为净, 2.受是苦,计为乐, 3.心无常,计为常, 4.法无我,计为我。此是凡夫的颠倒相。 二乘人的涅盘亦有四倒: 1.看不净,不见法身净, 2.看苦,不见寂灭乐, 3.看无我,不见自在我, 4.看无常,不见佛性常。是为二乘人的颠倒梦想。 所以般若照见五蕴皆空,何只离一切苦厄,离一切苦厄然後才见到诸法空相。五 蕴空,色空,空亦空,一切法空,便是诸法的空相,亦是五蕴的空相,所以先讲 度尽一切苦厄,後说诸法空相,若五蕴未空,即一切法不空,不但一切苦厄不能 度尽,而且会生出恐怖及颠倒梦想,即凡夫认生死为真实,二乘人认涅盘为实有, 悟道的人「生死涅盘等空花」,生死空,涅盘亦空。 以无所得故,菩萨证般若波罗蜜多,若有所得,便不能证般若波罗蜜多,证到般 若波罗蜜多,见一切法即心,心即一切法,所以心与一切法无挂碍,无挂碍便无 有世出世间法的恐怖,既无世间凡夫生死的四倒,亦无出世间二乘涅盘的四倒, 是为远离颠倒梦想,究竟证大般涅盘。 【究竟涅盘。】 心不可得,法不可得,心与法一如,俱无所得。是为究竟涅盘,又名大般涅盘, 大涅盘是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是我们的老家,常是法身德,寂是解脱德,光 是般若德,三德秘藏,是诸佛行处,菩萨依般若修行,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 离颠倒梦想,究竟得大涅盘。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过去无明尘劳烦恼妄想空,是过去佛,现在无明尘劳妄想烦恼空,是现在佛,未 来无明尘劳妄想烦恼空,是未来佛,以般若观照,过去烦恼空,过去成佛,现在 烦恼空,现在成佛,未来烦恼空,未来成佛。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无明妄想尘劳烦恼空,三世佛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语,此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是最上,菩提是最平等, 菩提是最真,故又称为无上正真之道。 上来所说诸法空相内,无凡夫五蕴十八界之法,无声闻苦集灭道四谛之法,无缘 觉十二因缘之法,亦无菩萨能得之智,所得之法,总说就是无二乘之法,汇三乘 归一佛乘,汇九法界同归一佛界。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 苦,真实不虚。】 依般若波罗蜜多修行,佛得菩提,菩萨证大涅盘,所以般若波罗蜜多是: 大神咒-神力最大,能度众生成佛, 大明咒-能破除众生的无明烦恼, 无上咒-般若最上,更无有上,无等等咒-般若是佛母,出生一切佛,无一法能 与她相等。能除一切苦-依般若波罗蜜多修行,越出三界火宅,远离生死轮回之 苦。真实不虚-即心即佛,决定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心经有显说,也有密说,现在讲的是密说,密说很简单: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密是无可解,亦不破人知,佛门中有很多人依显教修行,亦有依密教修行,例如 大悲咒、楞严咒等,都不可以解释,若有以解,不称为密,密是如人饮水,冷暖 自知,讲不出,解不来,唯有自己知,不过今天我将此咒的意义约略说出来: 揭谛揭谛--去、去。 波罗揭谛--到彼岸去。 波罗僧揭谛--大众到彼岸去。 菩提萨婆诃--迅速成就证菩提。
goldenmean
注册时间2003-04-27
积极参与奖快乐投资奖热心助人奖韬客宝贝
发表于:2005-04-22 13:31只看该作者
3楼
嘿嘿 也转一个 话说天龙八部中鸠摩智大彻大悟后写下了下面这本金刚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 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 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个性签名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快乐做。

广告
论坛谏言--外汇交易不应是你投资的全部,交易外汇也不应是你生活的全部
snipermoon
注册时间2003-03-03
发表于:2005-04-22 13:33只看该作者
4楼
:L;P
笑呵呵
注册时间2005-04-16
楼主发表于:2005-04-22 13:38只看该作者
5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goldenmean at 2005-4-22 21:31 嘿嘿 也转一个 话说天龙八部中鸠摩智大彻大悟后写下了下面这本金刚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 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 译
如是 ...
:handshake
palerain
注册时间2003-07-19
易水清扬
注册时间2005-03-18
发表于:2005-04-23 07:43只看该作者
7楼
菩提本无物,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如来
注册时间2005-04-19
herr_euro
注册时间2005-03-20
发表于:2005-04-23 11:44只看该作者
10楼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本站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广告及宣传信息均与韬客无关,如需投资请依法自行决定是否投资、斟酌资金安全及交易亏损风险;

2、韬客是独立的、仅为投资者提供交流的平台,网友发布信息不代表韬客的观点与意思表示,所有因网友发布的信息而造成的任何法律后果、风险与责任,均与韬客无关;

3、金融交易存在极高法律风险,未必适合所有投资者,请不要轻信任何高额投资收益的诱导而贸然投资;投资保证金交易导致的损失可能超过您投入的资金和预期。请您考虑自身的投资经验及风险承担能力,进行合法、理性投资;

4、所有投资者的交易帐户应仅限本人使用,不应交由第三方操作,对于任何接受第三方喊单、操盘、理财等操作的投资和交易,由此导致的任何风险、亏损及责任由投资者个人自行承担;

5、韬客不隶属于任何券商平台,亦不受任何第三方控制,韬客不邀约客户投资任何保证金交易,不接触亦不涉及投资者的任何资金及账户信息,不代理任何交易操盘行为,不向客户推荐任何券商平台,亦不存在其他任何推荐行为。投资者应自行选择券商平台,券商平台的任何行为均与韬客无关。投资者注册及使用韬客即表示其接受和认可上述声明,并自行承担法律风险。

版权所有:韬客外汇论坛 www.talkfx.com 联络我们:[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