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
日前,大公報記者就日本「謀常」問題,與北京的國際問題專家進行了探討。專家認為,不可忽視日本「謀常」對中國的消極影響,但中國若投反對票直接阻止日本「入常」,有一定代價。不過,若有此必要,中國是承受得起這些代價的。
大公報記者 汪恆 章文
據韓國聯合通訊社報道,韓國駐聯合國大使金三勳七日在聯合國大會上公開表明韓國政府立場,反對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與韓國相比,中國至今並未在聯合國就日本「謀常」的問題直接表明立場。雖然中國國內網絡簽名反對日本「謀常」的聲勢一浪高過一浪,而中國官方近期也一直強調在聯合國的改革問題上要協調一致達成共識,反對強行投票;但這一切並沒有催生出中國在聯合國講壇上反對日本「謀常」的明確表態。為什麼?重要的原因,乃是中國在日本「入常」問題上的利弊得失確實非常複雜,但其中並非沒有頭緒。
學者剖析利弊得失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朱鋒指出,分析中國在日本「入常」問題上的利弊得失,必須分短期和長期兩個方面。短期來看,日本即使通過聯合國安理會改革的A方案成為一個沒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對中國的消極影響並不明顯;長期來看,問題就複雜得多,因為就目前的形勢,日本雖然沒有明確提出爭取「否決權」,但日本的野心當不會止步於作一個權力縮水的所謂常任理事國。一旦日本最終得逞,日本將很難成為一個配得上否決權的負責任大國,對與之矛盾重重的中國而言,戰略利益、國際影響力和活動空間所受的不利影響將難以估量。
外交學院教授周永生的分析則側重於國家威望方面:「政府可以明確表示,如果日本方面對歷史問題毫無悔改,並繼續持否認態度,中國就會在聯合國大會表決時投『否決票』」。因為歷史問題事關中國人民感情和國家威望,更關係到日本以什麼樣的態度在國際舞台扮演角色。
代價來自兩個方面
對中國利弊得失的分析還可以延伸到另一個層次:如果中國決心反對日本「入常」,並決心在表決時投否決票,由此產生的代價是否可以承受?
周永生認為,代價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是直接和日本公開交惡,面子撕開,導致中日政治經濟關係進入新的低谷;其二是因為安南堅持一攬子改革,中國的否決票無法單獨針對日本而會使安理會改革全盤流產,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會被一些國家指摘為自私自利,不顧國際大局。
周永生指出,雖然如此,由於近年來日本與近鄰國家交惡,中國沒必要主動示好;而即使中國被一些國家指摘,也不會對國家利益造成現實損害。因此,中國可以承受否決票的代價。
朱鋒對於中國投出否決票代價的分析,同樣包括中日關係惡化與聯合國分裂兩個方面。他認為,為了阻止日本一步步染指否決權,為了維護現有的大國利益分配機制,否決票的代價也是可以承受的。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中國決心反對日本「入常」,中國自身行使否決權也並非唯一的選擇,而是在無法使聯合國接受「協商一致」原則,亦無法聯合三分之一以上聯合國會員在大會表決時不支持日本「入常」時的最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