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贴推介】妥协——《美国系列之61》
作者:ttraveller
一、 如此热衷妥协
新年伊始,去年底引发的三大热点,一时间都出现了全面缓解的迹象,让热爱和平的人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中东,一团和气
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17日晚宣布,以色列从当地时间18日2时开始在加沙地带单方面停火,但以军暂时留在加沙地带。
加沙地带包括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内的各武装派别18日宣布与以色列停火一周。
以色列亚特新闻网19日报道,以色列高级官员对来访的欧盟领导人表示,如无意外,在1月20日奥巴马的就职典礼之前,以色列将从加沙地带撤离所有武装力量以向新任美国总统表达善意,并希望通过这一举动来加强和美国反武器走私等方面的合作
——俄乌,无心再斗
中国网1月20日讯 据俄罗斯媒体援引乌克兰总理季莫申科的话称,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今日将继续通过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19日与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签署了2009年至2019年天然气购销合同。
新华网1月20日电 欧盟19日对俄罗斯和乌克兰签署天然气购销合同,有望结束持续两周多的“斗气”风波并恢复向欧洲供气表示谨慎欢迎。
欧盟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说,它“注意”到俄乌双方当天下午在莫斯科签署了2009年至2019年天然气购销合同,现在需要的是双方给出一个向欧盟恢复供气的确切时间,欧盟观察员将会予以核实。
俄罗斯《观点报》报道,乌克兰总理季莫申科1月19日在莫斯科出席俄乌天然气协议签字仪式后宣布,俄乌双方放弃了天然气危机期间各自向对方提出的要求,俄方不仅向乌方让利50亿美元,而且免除了此前所有的债务。
——南亚,互动增加
新华网伊斯兰堡1月15日电(记者饶博)巴基斯坦总理内政顾问马利克15日说,巴方逮捕了非法组织“达瓦慈善会”的124名成员,关闭了该组织的5处营地。 印度孟买遭遇恐怖袭击后,印方指控“虔诚军”是袭击制造者,遭到后者否认。“虔诚军”2002年被巴基斯坦政府取缔后,改称“达瓦慈善会”继续活动。
《印度快报》15日报道,印度陆军参谋长卡普尔14日说,印方将首先寻求外交努力解决与巴基斯坦的争端。
《印度快报》16日报道,在巴基斯坦15日对境内非法武装组织采取打击行动后,印度外长穆克吉表示可以不要求巴移交孟买恐怖袭击嫌疑犯,并接受巴方对嫌疑犯进行审判。
三处热点,瞬间转冷,妥协似乎成了所有人的第一选择。
为什么呢?
二、 噩耗频出
——花旗断臂,风光难再
2009年1月13日上午,花旗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公司联合宣布,已就合并双方经纪业务部门达成协议。根据协议,摩根士丹利将向花旗支付27亿美元以换取合资公司51%的股份,其余49%为花旗持有。新公司名为“摩根士丹利美邦”,客户资产规模达1.7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证券公司。摩根士丹利的联席总裁James Gorman将担任新公司的董事长,并将继续担任其在摩根士丹利的职务。新公司的总裁将由花旗美国和加拿大全球财富管理业务总裁Charles Johnston担任。
——花旗还要卖
据华尔街日报1月19日报道旗集团(Citigroup Inc.)表示,公司已决定出售旗下的日本券商日兴柯迪证券公司(Nikko Cordial Securities),这一突然决定凸现出花旗集团处在非常困难的境地。
花旗集团称,和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其他边缘业务或问题业务一样,这家资产规模在日本排名第三的证券公司也将被划为非核心资产。花旗集团在上周五公布,第四财政季度亏损83亿美元。
据知情人士透露,花旗集团是在公布业绩报告的前夜才打算出售该子公司的。在剥离了美邦(Smith Barney)后,日兴柯迪证券成了集团内仅剩的一家大型零售券商,而该公司也不符合花旗集团的发展计划。知情人士还称,出售日兴柯迪证券的最后决定是由花旗集团首席执行长潘伟迪(Vikram Pandit)及少数几位管理层的骨干作出的。
——收购美林赔本 美国银行再受重创(华尔街日报2009年1月16日)
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收购交易前未曾披露的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 & Co.)的巨额损失,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预计将从财政部获得150亿美元的紧急注资,财政部还将为美国银行至多1,200亿美元的资产提供担保。
有关美林的损失出人意料大幅增加的报导令美国银行跌至1991年以来的最低点,还引发国会内部就财政部金融体系救助计划的范围和使命展开了新一轮的争论。
总部位于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的美国银行周四股价跌18%,市值降至418亿美元,低于它原来提出的以价值460亿美元的股票收购美林的报价。过去7个交易日中,美国银行股价累计下跌逾40%。
——苏格兰皇家银行08年将亏损逾100亿美元(华尔街日报2009年 01月 19日)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Royal Bank Of Scotland Group Plc)周一警告说,该行2008年亏损额远大于此前预期,业务仍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家英国银行表示,去年不含商誉损失等支出,损失了70亿-80亿英镑(合103亿-118亿美元);而商誉损失等支出将再造成150亿-200亿英镑的损失。
——德国银行被曝存惊人亏空
德国著名的《明镜》周刊17日报道,德国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机关对全国前20大银行进行的普查结果显示,这些金融机构持有的不良资产金额将近3000亿欧元。
到目前为止,得到处理的只有其中的四分之一。
据德国财政部的内部评估报告披露,整个德国金融体系持有的不良资产,总额最高恐怕达到了1万亿欧元。“如果出现这种坏情况,这些银行坏账是德国联邦政府债务的两倍。可以肯定,越来越多的德国银行将向政府申请注资援助。”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德国财政部官员说。
五则新闻,资本主义的巅峰代表美、英、德无不包括,金融行业的不断利空,或会有更进一步的坏消息。
三、 自说自话
——欧盟大幅下调09年经济增长预期(华尔街日报1月20日)
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周一表示,欧盟经济状况正在迅速恶化。该委员会同时下调对欧元区和欧盟整体经济的预期。
欧盟委员会三个月前担心金融市场危机可能导致欧盟经济陷入衰退。最新的预期显示出上述担忧低估了经济陷入长期深度衰退的风险。
欧盟委员会目前预计,欧元区经济今年下降1.9%。该委员会去年11月份曾预计欧元区经济增长0.1%,并警告称如果金融市场依然疲软,经济有可能下降1.0%。
针对欧盟27个成员国,欧盟委员会目前预计今年经济下降1.8%,远不及11月份时预期的增长0.2%。
该委员会称,随着去年金融市场形势急转直下,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更加明显。
经济滑坡给近年来接近历史最低水平的失业率带来不利影响。但欧盟委员会预计,今年欧元区失业率将从去年的7.5%升至9.3%。欧盟今年失业率将从去年的7.0%升至8.7%。
欧盟委员会表示,低通货膨胀率和12月份推出的2,000亿欧元财政刺激计划将有助于经济在2010年温和复苏。但该委员会补充称,这一预期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欧盟委员会预计欧元区经济明年增长0.4%,欧盟经济明年增长0.5%。欧盟委员会称,欧元区经济衰退可能持续到今年夏季。
欧盟委员会高层经济官员阿尔穆尼亚(Joaquin Almunia)在一份声明中称,财政措施和减息应能限制经济衰退的程度。通货膨胀率下降使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可以在过去四个月内把利率从4.25%下调至2.0%。该委员会称,今年欧元区通货膨胀率平均水平应为1.0%,远低于欧洲央行规定的2.0%上限。
该委员会警告称,政府支出增加以及税收减少将对财政状况构成不利影响。欧元区今年预算赤字平均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0%,2010年相当于GDP的4.4%,远逊于2008年平均的1.7%。欧盟今年预算赤字平均相当于GDP的4.4%,2010年相当于GDP的4.8%。
至于欧盟内部的个别国家和地区,欧盟委员会预测2009年英国经济将下降2.8%,2010年经济将仅增长0.2%。这较去年11月份作出的预期出现了较大调整,当时预计2009年英国经济将萎缩1.0%。
欧盟委员会预测法国经济今年将萎缩1.8%。委员会称,导致法国经济萎缩的原因是该国工业产值和信心大幅下降、金融危机影响不断以及法国贸易伙伴国的经济也在显著放缓。委员会预计法国经济在2010年将会反弹,实现0.4%的增长。
欧盟委员会还将德国2009年经济预测下调至收缩2.3%,这比去年11月的预期更加悲观,当时曾预测德国经济今年将为零增长。委员会德国经济要到2010年才能实现温和复苏,预计增长0.7%左右。
此外,欧盟委员会在报告中指出,随着金融危机冲击到已经疲弱的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经济,这些国家面临的经济衰退程度将远比预期的严重。委员会预计拉脱维亚2009年和2010年GDP将分别下降6.9%和2.4%;预计爱沙尼亚2009年经济下降4.7%;预计立陶宛经济2009年下降4%。(完)
危机发生以来,欧盟第一态度是扮演拯救者——自诩比美国经济损失小、活力强,会成为世界经济的源动力。正是以此为据,欧盟发起了一波抢班夺权的斗争。接下来,随着危机不断深化,经济数据每况愈下,欧盟不断下调对未来经济的预期。19日发布的报告,不过是最新一次下调预期而已,笔者相信,随着时间的演进,更坏的预期还会适时发布。
——美国12月工业产值较前月下降2.0%(华尔街日报1月20日)
美国去年12月份工业产值再度大幅下降,因经济衰退加深造成更大范围的生产下降。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简称Fed)周五公布,美国12月份工业产值较前月下降2.0%。11月份工业产值经向下修正后为下降1.3%,初步数据为下降0.6%。
当月开工率降至73.6%;11月份为75.2%,初步数据为75.4%。1972-2007年间的平均开工率为81.0%。
经济学家预计,12月工业产值下降1.2%,开工率为74.5%。
截至12月份的12个月中,美国工业产值较上年下降7.8%。
Fed周五公布的这一数据显示,12月份制造业产值下降2.3%,11月份降幅为2.2%。制造业开工率从71.9%降至70.2%。
12月份机动车及零部件产值较11月份下降7.2%。11月份为下降2.5%。2008年机动车及零部件产值累计下降26.7%。
12月份不包括机动车及零部件的工业产值下降2.2%,11月份为下降1.9%。
12月份航空业产值增长9.6%,11月份增幅为12.5%。
12月份公用事业产值下降0.1%,公用事业开工率从11月份的84.3%降至84.0%。
12月份开采业产值下降1.6%,开采业开工率由90.8%降至89.3%。
12月份机械产值下降3.0%,11月份为下降2.6%。
12月份家用电子产品产值下滑2.1%,家用电器和家俱产值下降3.0%,纸制品产值下降1.6%。
12月份商业设备产值上升1.8%。
12月份建筑物资产值下降3.4%,11月份为下降4.6%。
12月份美国科技企业产值下降4.1%,11月份为下降5.8%。
——美国政府筹划银行救助新举措(华尔街日报1月20日)
意识到银行危机严重程度远远大于此前预期,美国政府目前正在着手准备第二轮救助行动,计划清理导致金融体系陷入停滞的问题资产。
美国政府官员表示,来自美国财政部、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官员们目前正在与即将上任的奥巴马(Obama)政府进行协商,讨论组建一家政府银行收购问题投资和贷款;这些问题投资和贷款是导致美国银行持续报出巨额亏损的罪魁祸首。他们还在考虑一项额外的大规模政府担保计划,为银行资产的进一步损失提供担保。
各方讨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显示出政府救助举措的进展赶不上银行资产迅速恶化的步伐。目前给银行带来沉重压力的不仅有引发危机的房地产投资,还有因经济下滑而遭受冲击的汽车贷款、信用卡债务和其他消费者贷款。
……
华尔街日报此文还有更多内容,笔者没有全引,朋友们可以拨冗一观。基于不断下行的经济数据,仍旧停滞的信贷市场,私人资本踌躇不前,汽车信贷和信用卡信贷日渐告急,爆发新一轮危机,看来只是时间而已。
——银行业亏损加剧 英国扩大救助计划(华尔街日报1月20日)
国政府周一承诺再投入数百亿美元资金,以给之前收效不显的金融救助计划注入新活力,而救助计划的主要受益者之一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 Group PLC)警告说,2008年可能发生巨额亏损。
欧美国家的政府都在竭力应对不断加深的经济危机,不过它们可能快弹尽粮绝了。
英国最新计划的核心是为银行的进一步损失提供担保,这与美国最近公布的限制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损失的计划类似。美国政府也在考虑进入金融体系救助的一个新阶段,可能包括为银行资产提供更多的担保,以及创建一家政府银行,从金融企业手里收购不良投资和贷款。
英国此前的救助计划没能遏止住经济的下滑,也没能令放贷复苏。银行业的困境还将恶化到什么程度目前仍是个问号。这一点从苏格兰皇家银行周一的声明中可见一斑;该行表示,预计2008年损失达220亿-280亿英镑(合318亿-405亿美元)。根据最新的救助条款,政府持有的苏格兰皇家银行的股份将从58%上升到70%。苏格兰皇家银行股价周一下跌67%。
……
相关报道内容较多,笔者没有全引。英国,老牌帝国,更是现代金融中心之一,危机之前,曾一度希望与华尔街争夺世界金融中心。危机爆发之后,却以其与华尔街最强的关联性,危机深重。英国政府和银行为摆脱困境,不惜让坚挺百年的英镑急剧贬值,即便如此,英国经济仍是欧盟的重灾区之一,新的举措并不意味着经济向好,更多地是暗示情况越来越糟。
同样的,美欧表现出拯救危机的积极性和坚决态度,不断推出新的举措,不断声称“人性的光芒”,强调要重塑美国、重塑欧洲、重塑……也许,我们更可以从中看到纸老虎们的无奈,老虎们或会越来越袒露“纸”的本质。
昨天,奥巴马在“万众瞩目”之下就职了,可惜的是,面对这样一位不声称带给美国“变化”的总统,这样一位向路德•金致意以招人气的总统,这样一位刻意效仿林肯的总统,这样一位就职之前即制订了详细拯救计划并要求国会批准的总统,金融市场没有太多的兴奋,1月20日美国三大股指全线下行,大跌超过4%。
危机没有过去,而且将继续下行,一旦各方“兜”不住,就会演变成一场风暴。所有人,都要小心才是。
四、 何去何从
越来越深重的危机,寻求妥协也就成了角力各方或可接受的选择之一。中东停火、俄乌欧解气,都可从中得到解读。只是,这一轮妥协中,主要涉及美欧、俄欧、美俄,其核心是欧洲向美国靠拢,这种靠拢可能对演进中的全球格局带来重要影响。
奥巴马选举胜出以来,各方普遍表达了与之“合作”的态度。这种表态是真诚的,也是有条件的,能否实现相互尊重、相互维护,是双方共同争取美好明天的前提。
同样,这种“合作”及“合作态度”,也表现在非美各方之间,其意愿也是真诚的,当然也是有条件的。能否实现相互尊重、相互维护,同样是若干个“双方”共同争取美好明天的前提。
大家或不愿意害人,大家或愿意共生同乐,然而,世界太小、资源太少、机会太少,要想自己活得快活,必然有人活得伤心,一句话——我是“被逼的”!这或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悲哀!
上面的说法,不是笔者认为老虎们已经立地成“人”,以“人”心度之了,更多是一种对人类忙于左右“互博”,无暇从人类的全景立意、做事的一种慨叹。虽然,这种争斗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无益甚至百害无穷,但我们还不得不认真互博。所以,温家宝讲“中国要最早复苏”,谁先复苏,谁将占得先机。
言归正传,美欧的妥协已经开始,中国须要给欧洲增加一些“念想”,留住欧洲左右顾盼的眼睛,毕竟美欧的矛盾也是尖锐的,也是要争食的。这一切,温家宝春节欧洲之行,应是重中之重。
对于美国,如前所述,中国表态愿意“合作”,甚至描绘了光明的合作前景。但,双方能否“合作”,不决于意愿,决于情势和实力,当然,还有斗争的技巧。下面这条消息,或是技巧之一——
——中国调整外储结构 去年11月净抛售美中长期国债92亿(第一财经1月21日)
美国新总统奥巴马就职之际传出消息,中国对短期美国国债仍青睐有加,但对中长期美国国债似乎开始有些不“感冒”。
中国目前是美国国债的第一大持有人。来自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中国净抛售美国中长期国债92亿美元,一改此前连续净买入的趋势,当月中国还在继续少量净增持美国长期公司债和股票。
去年11月,中国买入美国中长期国债仅61.85亿美元,而当月卖出却高达153.4亿美元,因此当月净减持的美国中长期债约为92亿美元。2008年1~10月,除了6月份少量净减持3亿美元之外,其余每个月中国都在净增持美国中长期国债,且在去年9月份美国金融危机正处风口浪尖之时,净增持达183亿美元。 (完)
——香港金管局和中国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华尔街日报1月21日)
香港金融管理局(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和中国央行(People’s Bank of China)周二已签订规模不超过人民币2,000亿元(292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为期三年。此举可能会在短期内缓解信贷紧缩状况,并为在贸易结算中更多使用人民币铺平道路。(完)
五、 一点提醒
奥马巴在其坐火车前往华盛顿途中的停站演讲中称:“我们可能会犯错,可能会遭受挫折、失败、失败……,但……”,可以看出,奥及奥代表的美国对当前的危机和前路是认识清醒的,同样,我们更有必要保持这样一份清醒和冷静。这种清醒和冷静,不是来自于人云亦云,所谓“人云”包括国际经济大鳄、包括国际强权、也包括某些国内学术权威;不是来自情绪化的情感堆积,这种堆积在一些地方很有市场;它来自于全面分析、小心求证。也许,笔者这里的“全面分析、小心求证”也是妄言,只能看作一种愿望。即便如此,笔者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以这种“愿望”去生活、去看待世界,可能有些多情了。
欧美一连串利空,预示着更大危机正大酝酿,一旦各方“兜不住”了,新一波冲击就会到来。当然,不排除欧美能继续庖丁解牛地解构危机,使危机逐步、可控地前行,这对欧美是福音,对世界也是福音。但是,笔者更倾向于前者。
美国银行收购美林银行之后,即报出巨亏,认为有太多的东东看不清楚,理不清楚。那么,美国这场危机,相关方面看清楚了吗?
欧美下一轮救市方案,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剥离问题资产、问题信贷,由国家出资或发钞认购这些垃圾,以腾出“优质”资产上市场融资,吸引主权、私人资本入市,进而盘活金融、信贷市场,从而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
欧美救市,必然围绕“钱”做文章,中国也就必然围绕人民币和“**国债”做文章。
欧美救市,多是吸血;中国出招,多是造血自救。
欧美救市,成败多决于权谋;中国经济,成败系于内省与革新。
中国欲成全球动力中心,改革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引导“钱”的流向,激活公民保障机制,抑制暴利行业,解构官商勾结谋利或是关键。
危机还在深化,沪深两市必将反复筑底,如果你是散户,请尽量克制渔利的冲动,冷静处之。
危机还在深化,居民需求与消费将趋于保守,如果你是普通人,请尽量仔细评审你的投资兴业计划,一定要对了“路”,方可行动。否则,当冷静处之。
危机还在深化,如果你拥有不小的产业和现金,现在,或是你谋篇布局,为国为己大有作为的时候,你当倍加珍惜,认真思考。
危机继续深化,斗争更加激烈,这个春节不会平静。
2楼
作者:ttraveller
一、出口是中国经济染上的毒瘾
从1979年开始算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30年间,中国人的道理很简单——
1、 抛开姓社姓资的争论,包产到户,激活民间创造力;
2、 打开国门,以市场换资金、以市场换技术,实现基础工业升级换代;
3、 融入列强们制订规则的世界贸易之中,以勤劳和资源换取收益,不断增强国力;
4、 随着国力的增强,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逐步改变世界规则,争取一个公平的世道;
其实,有一句话可以概括中国的国策——勤劳致富!
“勤劳致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付出劳动生产商品,再把商品卖给有需要的人,收回报酬,这是再正常不过的逻辑了,近乎天经地义。
然而,这里面是有问题的。
问题一、报酬的风险
卖出的是商品,收回的报酬呢?是美元,是欧元,还有日元。当这些“元”们比较稳定,保值甚至增值的时候,我们是高兴的。当然,如果能是黄金,或许更好一些。
然而,近几年来,这些“元”们在一家又一家的中央银行操纵之下,不断贬值,中国人辛辛苦苦挣来的“报酬”,也就一点一点地贬值。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商品,我们是白送给他们了,而且这种“白送”还在继续。
于是,我们有一种被欺骗、被压榨的感觉,于是,我们希望人民币能走出去,能用一种自己可以掌握“价值度量单位”来进行交易,寻找到一种办法来保护我们创造出来的财富、保护我们的“报酬”。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想法,但是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呢?
问题二、对买家的依赖
欧美经济体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需求是强劲的,我们生产的商品质优价廉,获得了极好的收益。这种效应很快被放大,越来越多的厂家跟进,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被集中到这些厂家之中,越来越多的地方经济依靠这些工厂。最终,形成了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
这种依赖轻则表现为买方定价权,近些年来发达国家的渠道商、销售商赚取的利润是我们的生产厂家的利润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就是这样的原因。更严重的依赖则表现为,买方甚至可以置卖方于死地,这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情况。由于经济危机,发达国家需求下降,我们很多工厂不得不关门倒闭,很多工人不得不下岗失业。
越来越多的工厂倒闭,越来越多的工人下岗,经济问题就演变成为大的社会问题,从国家层面上说,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国家对“买家”的依赖。于是,国家不得不补贴出口,不得不购买外国国债,帮助刺激外国的消费,以此缓解国内工厂的压力。
目前,我们的情况就是这样。
到此,我们发现出口就像毒瘾一样,折磨着中国的经济、中国的政治。
怎么办?
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下定决心,戒掉毒瘾!
以上两点,即使金融危机没有爆发,也足以让中国改变政策。其实,中国政府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提出要进行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并在出口配额和关税调整上有所动作。然而,收效甚微。何以如此?紧迫性认识不足。
二、中国经济戒毒的紧迫性
在世界经济普遍下滑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在寻找经济的增长点。怎样才能走出危机,怎样才能在“七伤拳”的牌局中占据主动?归根到底,谁的经济能最先站起来!
“……
面对的是无可救药的危机,如果你是布什,你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就是——全世界都陷入危机!
比如,欧洲陷入危机,则财富加速逃离欧洲,欧元资产迅速贬值,美元对欧元继续升值;
比如,日本陷入危机,则财富迅速逃离日本,日元资产迅速贬值,美元对日元迅速升值;
比如,中国陷入衰退,外资出逃,人民币迅速贬值,美元对人民币升值;
……
如此,全球经济都进入越来越糟糕的衰退之中,各国资产拼命逃离寻求避险,美元作为国际货币自然成为首选,大家纷纷把本币兑换成美元,一时之间,美元供应紧张,美元汇率狂升。
……”
以上几段文字是《“危机”还有救吗?——美国系列之35》中的内容。事实上,目前美元与各国货币的走向,基本符合上面的描述。只有两点不同,一是日元相对美元上涨,二是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
笔者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日元坚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已经岌岌可危,如果此时日元不断贬值,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怕只有破产这一条路了。所以,无论丰田亏损多少,日元只能暂时升值。
为什么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一则中方外汇充足,二则中国经济相对具有活力。
总体上说,世界经济的走向完全符合美国的利益。其中,美元紧俏是最重要的,也是美国最希望看到的。有此一点,美联储就可以不断印钞票,逐步向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注资。在此基础上,美国希望做到经济有序、可控地逐步触底,然后进入上升通道。由于美国有印出来的、且值钱的钞票,恢复经济成本极低,只要处理得当,完全有可能最早走出危机。
笔者把美国的战略比作“乾坤大挪移”。一旦美国的战略预想得以实现,世界格局将翻开新的一叶——美元成佛,美国在美元的支撑下重新主宰世界。中国及其他非美各方,只能在美国的淫威下隐忍度日。
同样,笔者在《“危机”还有救吗?——美国系列之35》中还描述了另外一种场景——
“假设世界经济不断陷入衰退,各国资本争相逃离,中国经济却异军突起。首先是实体经济,一连串的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持续向好,保持8%到9%的增长,消费拉动和投资拉动的比例越来越大;紧接着,沪深两市逐步走出独立于世界的行情,开始向上,接着新公司上市,金融市场融资功能复苏;再接着,围绕中国进行资源配置的国家对中国出口不断增加,其国家经济渐有起色……一句话,中国经济真正显现其独立的火车头作用,试问世界资产向哪里流动?美元还能升值吗?人民币开始为各国争相持有,美元不断被人们抛弃,美国经济不断下行,一轮新的太阳在东方升起……”
笔者把中国的应对比作“一阳指”。“一阳指”能否战胜“乾坤大挪移”,已经成为中美角力的关键所在。
一定程度上说,中美双方在赛跑——比赛谁的经济最先站起来,成为世界的动力。
中美在这场世纪大赛跑中,谁能占得先机,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中方如果立意于此,还能把经济增长的希望寄托在发达经济体触底反弹吗?还能寄希望于保出口吗?
美国如果立意于此,还能放开国门让中国经济轻松转型吗?还能让中国周边安生、国内安生吗?
如果说危机以前,中国“戒毒”可以“从从容容”地慢慢进行;那么危机之下,一切都紧迫起来了!
三、一点建议
有时,看清方向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行动、强有力的行动、持之以恒的行动。
笔者想强调以下观点:
1、 危机百年不遇,危害之深、持续时间之长将超出所有人的想象,我们必须做最坏的打算;
2、 中国出口必须做最坏的打算,以对欧美出口减半作为基础进行方案设计;
3、 对世界经济、中国经济持续低迷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以为三招过后,经济就可以向好;更不能因为经济持续低迷而丧失奋斗的信心与决心,这或是一场悲壮的消耗战。
4、 鼓励创业的做法或有不妥。中国经济的症结不在于生产,而恰恰在于产能过剩。作为个体,有好的想法、好的思路,或可创业、创造奇迹。作为国家,却不能指望大量的公民去创业,由创业来带动就业,因为创业总是要有产出的,这些产出,销往何处?国内,还是国外?其实都不行,至少眼下不行。大量的人去创业,商品再滞销,他们损失会更加惨重。无论个人、机构、还是政府,都要慎之又慎。
5、 解决城市居民的失业问题和解决农民工失业问题应分开研究,分别应对。两三年内减少和限制人口的无序流动是必要的。
6、 投资拉动经济,是中国政府的强项。如何增强消费,却不是中国政府的长项,是中国政府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7、 消费与投资,不能仅作为拉动经济的权宜之计去考虑,更应从如何有利于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如何有利于全国人民共享30年经济发展成果的战略高度去思考。如何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中国人民的后顾之忧,提高人民的生活保障水平,体现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的“股东”收益,并表现出一种长效的收益机制。这或许是最重要的课题。
8、 笔者对于投资与消费的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a、 建设农村信息公路。国家和企业共同投资,启动光纤村村通,并免费为每一户农村家庭开通电话和有线电视。将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家家通计算机网络。
b、 建设农村学校网络教室。每个农村学校可以配置30台左右的计算机,所有计算机以龙芯为基础,安装红旗LINUX操作系统,主要以网络应用为主。
c、 建设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中国农村水利工程绝大部分年久失修,可以启动,为中国未来30年农业发展打下基础。
d、 规划中国农村产业布局,把农业科技与产业指导相结合,把农业生产与公司化管理相结合,努力把农业人口留在农村,在农村创造价值。这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争取每一块土地、每一个乡村都应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
笔者欢迎网友跟贴或在博文后留言,留下大家想到的有利于促进消费的有效措施。
9、 金融市场受制于经济的基本面,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将在较长时间内低位徘徊,甚至破位下行,大家要有充分的认识。
10、 国家有放开黄金市场,鼓励藏金于民的倾向。无论是近期各种贺岁金银条的热销,还是个人参与黄金交易的便利化措施的出台,都可作这样的解读。
11、 再次强调“百年不遇”,这样的大危机,实际上昭示着大机遇,无论国家还是个人,是不是多这个角度去积极思考,求新求变,有所作为。
12、 世界主要势力的世纪大角力渐入中盘,日子还长。我们对于国家的复兴要有一种耐心和平静的态度,对国际斗争的复杂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对可能的曲折过程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笔者还是那句话,看待事物的方法和角度有很多,得出不同的结论也很自然,你姑妄听之。
持之以恒
3楼
作者:ttraveller
??以巴冲突已经进入第六天,以色列并没有罢兵言和之意,战事与灾难还将继续较长一段时间。就在世界舆论普遍关注以巴冲突之际,另一个焦点正在慢慢酝酿,相信它会在随后的时间里吸引大家的眼球。先来看三条消息。
??新华网快讯:据俄塔社1月1日报道,莫斯科时间当天上午10时起,俄罗斯对乌克兰天然气供应量从每小时160万立方米减至每小时40万立方米。
??法新社1日报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发言人当天证实,该公司已经切断了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
??新华网基辅1月1日电 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和总理季莫申科2008年12月31日深夜发表联合声明,呼吁俄罗斯不要停止对乌供应天然气,并继续就该问题进行谈判。
??
??俄罗斯是否如期切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从上面的消息来看,俄罗斯如许多人预想的那样,又一次扼紧乌克兰的能源咽喉。
??俄罗斯的理由是充分的——乌克兰欠债不还。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俄罗斯收回资金,任谁也不好说三道四。来看一看俄罗斯是如何表达这种理由的——
??据俄能源和金融研究所所长戈里高利耶夫测算,整体而言,俄罗斯每1卢布的投资能获得5卢布的GDP增加值。俄气发言人库普里亚诺夫近日指责乌克兰拖欠气款妨碍了俄罗斯的投资。他指出,这些资金应当用于发展俄经济、保障俄罗斯人就业。库普里亚诺夫称,如果把乌克兰对俄罗斯拖欠的气款(折合602亿卢布)投资于俄经济,便可使俄GDP增长3010亿卢布,相当于俄GDP的0.72%。
??然而,俄罗斯的目的绝不止于收回乌克兰的欠款。
??1、撬动乌克兰的国内政治
??2005年1月23日,通过“橙色革命”上台的尤先科改变了乌克兰此前东西并重的外交政策,积极寻求加强与美国、欧盟的关系,把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外交优先方向。
??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之后,传统势力范围不断收缩,北约东扩步伐不断前进。
??北约于1995年9月完成了《北约东扩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了北约扩大的目的、原则、决策程序、扩大后的共同防务政策等相关内容。
??1997年7月在马德里首脑会议上,北约决定接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为北约成员国。1999年3月,这三个国家正式成为北约新成员。至此,北约成员国已发展到19个。
??2002年11月,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决定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个国家加入北约。这是北约自1949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2004年3月,上述7国正式递交各自国家加入北约的法律文本,从而成为北约的新成员,北约成员国从目前的19个扩大到26个。
??2008年4月举行的布加勒斯特首脑会议上北约明确表示,曾经是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最终会成为北约成员国。
??俄罗斯针对北约的东扩战略进逼,一直处于步步退却的被动地位,并没有太多的制衡措施。这一切,直到2008年8月,才有了变化。
??2008年8月俄格冲突,俄罗斯断然出手,短时间内迫使格鲁吉亚签订城下之盟。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8月26日宣布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8月21日,俄罗斯通报北约,它将暂时停止与北约成员国的军事合作行动。俄罗斯重申反对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的立场,强调这是俄罗斯与北约关系的红线。
??2008年4月北约布加勒斯特首脑会议上,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成员国行动计划”的申请遭到德国和法国的反对,未被接受。
??2008年12月2日,北约成员国外长会议未能就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成员国行动计划”达成一致,两国入约进程再次受阻。
??总体上说,俄罗斯终于在2008年暂时阻止了北约进一步东扩的步伐,但这只是暂时的胜利。俄罗斯明白,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改变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国内政治生态。促进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和乌克兰总统尤先科下台,在两国国内逐步形成有利于俄罗斯与北约博弈的平衡政治生态,成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重要课题。
??此次,俄罗斯再次以天然气为题,挑动乌克兰国内政治生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也是挟年中格鲁吉亚之胜的又一次出招,可谓谋定而后动。
??2、挑动能源价格
??2008年的石油价格坐上了过山车,以7月中旬为界,完全是冰火两重天。7月11日,国际油价11日再度刷新历史最高纪录,纽约、伦敦两地油价首次在盘中双双突破每桶147美元。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盘中新高后,收于145.08美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3.43美元。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8月份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2.46美元,收于每桶144.49美元,盘中最高见每桶147.50美元。
??自此以后,国际石油价格一路下行,到12月18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盘中一度探至每桶35.98美元,并收于每桶36.22美元,成为2004年6月以来的最低油价水平。
??与之相对应的是,俄罗斯经济也坐上了过山车。俄罗斯股市全年下跌70%,居全球之首;卢布更是一路下行,俄罗斯央行多次出手救市,损失了1000亿美元之后,不得不放弃努力;国内资金也在不断外流,在全球普遍降息的情况下,俄罗斯央行反而提高利率吸收资金;俄罗斯国内通货膨胀日益加剧,人民生活出现不少困难,国内由此出现不少游行示威。
??如果说出口是中国经济的毒瘾,那么能源就是俄罗斯的毒瘾。要想改变经济的背动局面,就必须尽快扭转石油价格不断下滑的趋势。
??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发动了蓄谋已久的“铸铅行动”。
??中新网1月1日电 综合报道,据医疗人员1日的最新统计数字,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大规模空袭已造成400人死亡,近2000人受伤。
??与“铸铅行动”相对应,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出现连续反弹。
??12月29日,纽约市场2月原油期货价格收盘上涨2.31美元,收于每桶40.02美元。
??12月31日,纽约市场2月交割的原油期货价格上涨5.57美元,收于每桶44.60美元。
??相信随着以巴冲突的继续,国际市场能源价格还将继续上行。虽然不能说就此进入上行通道,但至少暂停止了能源从格的直线下降的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俄乌天然气烽烟再起,就是要挑动国际能源价格的敏感神经。一方面,俄乌之争,俄罗斯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提高天然气输出价格,吸引各方眼球。另一方面,如果,乌克兰再次效仿2006年俄乌第一次天然气之争的做法,截留甚至切断俄罗斯供给欧洲的天然气,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必然波动。如果能够通过俄乌冲突,在俄乌、俄欧之间逐步形成某种价格协商机制,那就是天大之喜了。
??3、压缩欧洲人的筹码
??俄罗斯总体上希望与欧洲结成某种战略伙伴,限制和消减美国在欧洲和俄罗斯周边的影响力,这一点在《美国系列》中反复讨论过。但争取欧洲配合,并不妨碍俄罗斯不断打击欧洲人、压缩欧洲人的筹码。
??2008年,欧洲人总体上说是失败的。其一,俄罗斯入侵格鲁吉亚,欧洲人束手无策,格乌等国多少有些寒心;其二,俄罗斯成功阻止格乌加入北约的步伐;其三,欧洲毕其功于一役,抢班夺权,纽约峰会上自打耳光;其四,中国无限期推迟中欧峰会,让欧洲人颜面无光;其五,以色列发动“铸铅行动”并明确拒萨科奇48小时停火要求,欧洲人中东接班成空,“软实力”太软,几乎有些提起来了。
??欧洲人要斡旋中东新一轮以巴冲突,没有俄罗斯的配合,恐难有进展。欲得俄罗斯人中东配合,俄乌之争,欧洲人就失了份量。如果不能在俄乌之争中给予乌克兰必要支持,欧洲在乌克兰政治各方的份量必然下降。如果欧洲人在俄乌之争中有所作为,中东问题必受掣肘。
??俄罗斯冲着欧洲人的软肋,不断出招,或会视形势发展,提出更多要求,视欧洲人的回应,继续出招。下面的消息,或能暗示些什么。
??2008年12月25日中国新闻网报道——俄新网消息,梅德韦杰夫24日表示,莫斯科反对单方面承认科索沃独立问题上立场不变。
??梅德韦杰夫24日在克里姆林宫与塞尔维亚总统鲍里斯•塔迪奇会谈结束后指出:“在这方面我们的立场没有任何改变。”
??他强调说:“我们出发点始终是,单方面承认科索沃独立对地区和国际安全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
??4、冲着美国人出招
??俄罗斯与美国的立场根本对立,这也许是人尽皆知的秘密。既然美国没能在俄罗斯入侵格鲁吉亚上有所动作,俄罗斯自然不会放弃进一步反击的机会。再次挑起俄乌天然气之争,就是要考验美乌新近达成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含金量。
??新华网华盛顿12月19日电 美国国务卿赖斯和乌克兰外交部长奥格雷兹科19日在华盛顿代表两国政府签署《美国-乌克兰战略合作伙伴宪章》,决定加强两国在多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美国国务院在声明中称,《宪章》强调美乌双边关系的重要性,并对深化两国在防务、安全、经贸、能源安全、民主、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做出规划。美国希望强化同乌克兰的联系,同时承诺推动北约同乌克兰之间的联系。乌克兰在《宪章》中明确表示,欢迎美国向乌南部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首府辛菲罗波尔派驻外交代表。
??如欧洲人在俄乌天然气之争中的尴尬处境一样,美国同样处境艰难。
??美国人如不能在俄乌天然气之争中给予乌克兰相应的支持,不光尤先科处境艰难,俄罗斯周边如格乌者恐怕都会调整战略,于长期战略不利。
??美国人于俄乌之争上有所动作,必然须要欧洲人的配合。欧洲人当然愿意欧美共同限制俄罗斯的战略反击,但它一定会要求美国人在中东政策上有所让步。
??美国人强势介入俄乌天然气争端,亦有加剧能源价格震荡之虞,反为俄罗斯所用。
??再者,中亚局势使美国人不得不有所顾忌。阿富汗塔里班势力日强,美国人计划增兵进剿,粮道问题已成关键。巴基斯坦日前以打击极端势力为由暂时关闭巴方运输通道,接下来的时间,美国或要借道俄罗斯,至少是在俄罗斯周边想办法。
??此外,南亚局势也使美国人有所忌惮。由于孟买袭击,印度与巴基斯坦针尖对麦芒,南亚和平命悬一线。俄罗斯本有坐壁上观之意,美国于俄乌争端中动作过大,难保俄方不支持中国的南亚立场,共同稳定南亚局势。
??
??综上四点,不难发现俄罗斯谋略老道,正当其时。乌克兰必然会在天然气争端中败下阵来,尤先科的处境可想而知。如果乌克兰不能忍痛早做妥协,只会陷于更大的被动,欧美“盟友”也免不了跟着受影响。局势如何发展,我们一起期待。
4楼
作者:ttraveller 提交日期:2009-1-2 10:57:00
以色列“铸铅行动”已经进入第7天,以军取得一系列辉煌战果的同时,加沙人道主义危机日益深重,各方不断表态,唯独没有听到奥巴马的声音。奥巴马的沉默,说明了什么呢?
1、 奥巴马纵容或支持以方行动?
若此,可视为奥巴马立场与布什政府当前态度趋同。奥巴马大可明言,尚未主政,不便多言;也可表示支持现政府立场;或者把布什政府立场再阐述一下:哈马斯应对危机负责,以方应减少平民伤亡。
印度孟买袭击事发不久,奥巴马即表达立场,支持布什的调停斡旋政策。阿富汗局势,也是奥巴马团队多次表达观点的方向,给出了详细的说明和行动计划。此次,奥巴马一言不发,说明他与布什现行政策有距离。
2、 奥巴马等待以方行动的进一步效果?
若此,奥巴马保持沉默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在美英的护卫下,以色列顶住各方压力,打击哈马斯的“铸铅行动”取得重大突破,比如哈马斯宣布无条件停火、比如哈马斯接受某种形式的监督;比如哈马斯接受阿马斯领导、放弃“恐怖”路线……总之,“铸铅行动”达成了和谈难以达成的预定目标。那么,这也是奥巴马所乐见的。
但是,这可能吗?以巴冲突几十年,以方军力优势从未改变,同时也从未以军事行动达成目的。如果军事行动可以解决问题,以巴冲突不会延宕至今。
既然历史和现实证明军事行动无用,奥巴马尚寄望于此,只能说明其人“年轻幼稚”。
其实,即便是等待以军行动的效果,也不一定要“一言不发”。完全可以明言“尚未主政,不便多言”,也可以表示“支持布什政府加强与相关方面沟通协调,相信会有助于中东局势的发展”,总之,虚与委蛇,总是可以的。
3、 反对以方行动?
若此,奥巴马保持沉默似乎是可以理解的。
以方行动已经展开,现政府态度已经明确,作为候任总统发表与之相反的言论,总是不妥。与内政不同,一国外交政策出现不同的声音,是不可饶恕的错误。
若此,以方的行动就是要绑架奥巴马、提高以方筹码、强化美国中东存在,以此达成维护以方战略利益的目标。
反对以方行动,也并非一定就一言不发。其一,可以加强与布什政府沟通表达立场;其二,可与以政府沟通表示关切;其三,在前两点的基础上,向媒体发表对局势的看法。
所以,奥巴马的举止,仍属“不当”。
4、 奥巴马外交政策尚未成形?
若此,奥巴马保持沉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无知而无言,比大言而无知强过百倍。
如果奥巴马外交政策尚未成形,当初“轻中东,取中亚”的外交宣示又意味着什么呢?难道,当初决策时没有考虑到“以巴”政策走向?事实上,奥巴马当选之前是访问过中东的。如果对“以巴”政策走向有所规划,那么现在局势发展是否与预期相符?若相符,沿着既定政策发表看法,阐述立场即可;若不相符,亦当明确立场,表达观点。
于是,奥巴马的沉默,只能表示当初制订“轻中东,取中亚”的外交政策时,所虑不周,亦即“年轻幼稚”。同时,也说明以色列的行动实际上绑架了奥巴马。
再有,大家认为奥巴马“轻中东,取中亚”本就是个幌子,说说而已。既然是一个幌子,而且是重要的外交幌子,被以色列如此轻易拆穿,亦非好事。原订的一系列基于这个“幌子”的外交腾挪如何展开?如何以此安抚欧洲稳定中东,如何以此邀约欧盟共赴阿富汗,如何以此对付中俄?如果不能回答这一系列疑问,奥巴马看来还就是个“愣头儿青”!
5、 这是一个阴谋?
也许,有朋友说,美国政策其实是让两个离任者——布什与奥尔默特做尽坏事,奥巴马上任,以尽“拾”人心。这或许可以解释奥巴马沉默的原因。但目的何在?
目的是中东和平?不可能,打烂的巴以只能聚结仇恨,和平则渐行渐远。况且打残的哈马斯反而会获得更多人的支持,会让“人”觉得有必要加强“武装”之。一个强大的、大打出手的以色列绝对不符合各方在中东的利益,有关方面必然会努力寻求制衡以色列的办法。伊朗或是一些人的不二之选,另外还有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
目的是重申美国在中东的存在?亦无必要。美国本就驻有强兵、把持数国之政要,影响不让于人,何必多此一举?
目的是敲山震虎警告伊朗?那又何必早先抬出什么“朝核模式解决伊核问题”,“轻中东,取中亚”,“伊拉克撤兵”,应该增兵才对呀!
目的是开罪欧洲人?呵呵,事件的结果肯定是欧洲人受辱,但它肯定不是奥巴马目前要走的路子。联合欧洲共同向中俄输出危机、迟滞中国经济发展,应该是第一要务。此时拉开与欧洲的距离,无异于本末倒置。何况,战事一起,油价已经反复,得益者俄罗斯尔。奥巴马如此谋国,岂不是美国之罪人?
至此,笔者认为——
第一, 奥巴马的沉默实际上暴露了奥巴马的不成熟,也暴露了其外交团队及外交政策的不成熟。
第二, 奥巴马的这种不成熟,已经为以色列所用,还将为各方所用。
第三, 以色列能在奥巴马主政之前,如此动作,如此挟威自重。于美国如以色列者,当作何想?不免深思之。难道真是“主少而威减”?有人登鼻子上脸或无怪于他人。
第四, 站在奥巴马的角度审视美国的外交政策,美国外交遇到了大麻烦,这种麻烦让奥巴马团队在制订政策时捉襟见肘,难以取舍。
第五, 这种“捉襟见肘”和“难以取舍”,在实际行动中的表现是首鼠两端、举棋不定、缺乏战略决心和战略魄力。这是兵家大忌,必为非美各方所用。
第六, 奥巴马的沉默暴露了奥团队缺乏与现政府的沟通、缺乏左右以色列的有效手段,缺乏老大的威严,这一系列“缺乏”必将困扰主政后的奥巴马新政。
奥巴马的沉默是不妥的。大国外交,即使错误,也必须亮明立场,那怕随后进行修正。恰逢岁末年初,各方首脑普遍发言,畅谈现实与未来,作为“世界霸主”的候任总统,在重大问题上失声,绝对不是好事。从某种程度上讲,以色列行动和以色列的战略构想能否成功,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奥巴马不能沉默。
奥巴马的沉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年轻”、“青涩”、“不自信”,这些不是“灾难深重”之美国的福音,却是非美各方的利好。
奥巴马向何处去?我们拭目以待。
5楼
作者:ttraveller 提交日期:2009-1-4 11:30:00
2009年1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宣布:应外交部长杨洁篪邀请,美国国务卿赖斯将于1月7日至8日访问中国,并出席中美建交30周年有关纪念活动。赖斯访华期间,中美双方将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其他问题交换意见。
这是目前中方关于赖斯访华最正式的说法。简单看,赖斯此行目的有二:
1、 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
2、 就中美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其他问题交换意见。
我们再看一看赖斯本人,对于这次访问是怎么说的。
中新社2008年12月23日报道,赖斯二十二日对媒体说,新年后她将前往中国访问,这将是布什政府明年一月二十日卸任前她的最后一次外访。赖斯说,“新年伊始,正值美中建交三十年,我将访问中国,我认为这非常重要”。
中美建交三十周年,赖斯认为很重要,所以,要在离任之前,到中国走一走。
2008年12月10日,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在领馆多功能厅举行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招待会,现场同时举办了图片展。
2008年12月11日,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举行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晚宴,戴秉国发表演讲。
2008年12月16日,中国驻美国大使周文重夫妇在使馆新馆举行招待会,隆重庆祝中美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鲍尔森、赵小兰、施瓦布、内格罗蓬特分别致辞。
2009年1月1日,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特别撰文《纪念美中建交30周年》发表在《休斯敦纪事报》1日出版的美中建交30周年纪念特刊上。
2009年1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布什互致贺电,热烈庆祝两国建交30周年。
……
种种迹象表明,中美双方正在借“建交三十年”之际,相互走近、相互热身。强调建交,隆重其事,就是强调对话、强调合作。三十年前,面对苏联,两国走近;三十年后,面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两国“或”选择再次走近。
笔者所以强调“或”再次走近,一方面,双方已经做出了必要的姿态,创造了相对融洽的舆论氛围,为最后的实质性“对话”、“合作”铺陈起事;另一方面,双方还没有最后定盘,所有的动作都还存在变数,双方未来一段时间的战略关系必须依靠双方高层通过某种形式正式确定下来。赖斯此行,相当程度上是打前站,作试探,如果可能,中美高层会有更进一步的互动;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从目前来看,目前双方的第一选择是相互走近。
二、 美国经济继续下行
经历了前一段经济指标急剧下行的恐慌之后,美国金融市场出现了一段相对比较平静的时间,除了马多夫欺诈案,似乎没有太多的坏消息。究竟是冬天就要过去,还是更坏消息的前奏?我们不妨来看一看最新的报道。
1、房地产指数继续下行——华尔街日报2008年12月31日
受到密切关注的美国S&P/Case-Shiller住房价格指数显示,随着经济低迷程度加深,10月份房价继续走低;其中阳光地带(Sun Belt)沿线地区的房价依然受到最为严重的打击。数据显示,美国10座大城市10月份的综合住房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下降19%,较9月份下降3.6%。这是10座大城市的住房价格连续第13个月创出纪录跌幅。
美国20座大城市的综合房价指数10月份较上年同期下降18%,也创出历史最大降幅;较9月份则下降2.2%。同9月份相比,10月份上述地区中没有一个地区房价能免于下跌。
其中底特律10月份房价较9月份下降4.5%,旧金山10月份房价较9月份下降4.2%。亚特兰大、夏洛特、底特律、明尼阿波利斯、坦帕和华盛顿的10月份房价较9月份降幅创出历史最高纪录。
2、 银行业可能首次整季度亏损——华尔街日报2008年12月30日
美国的银行和存款机构可能自1990年以来首次整体出现季度亏损,因为联邦政府史无前例的金融业救助步行动跟不上问题贷款的增长速度。由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提供存款担保的大概8,300家金融机构第三季度宣布整体盈利1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已经是大幅跳水94%;现在他们的日子越发不好过了。失业率上升让抵押贷款和信用卡等旧问题的危害更加严重,而且目前损失正在向商业房地产贷款领域蔓延。
3、 金融信贷紧缩严重——中国网2008年12月30日
路透贷款定价公司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全球信贷紧缩影响,2008年美国贷款发放总额大幅下降55%,至14年来最低。
数据显示,美国今年贷款发放总额为7640亿美元,远低于去年的1.69万亿美元,为199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主要是由于银行集中精力修复抵押贷款损失对资产负债表造成的损害,而在高风险交易方面缺乏兴趣。
在各类贷款中,投资级贷款发放额今年减少52%,为3190亿美元;杠杆贷款发放额为2940亿美元,比去年减少57%。
数据还显示,摩根大通今年的贷款发放额居美国各大银行之首,为1985亿美元,约占市场总额的26%;美国银行和花旗集团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分别发放贷款1374亿美元和1160亿美元。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经济正在酝酿新一轮危机,面对这种可能,美国人迅速行动,方向明确,一点没有辱没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名头。一起来看一看——
1、 启用“损失分担机制”
2009年1月2日华尔街日报报道——《FDIC准备重新启用“损失分担”机制》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正准备重新启用“损失分担”机制,为2009年预料之中的银行倒闭潮作准备。这项机制曾在储蓄和贷款危机中得到运用。
“损失分担”是由政府来承担大部分潜在损失,使状况良好的银行有动力去收购破产银行的问题资产。
2、 FED购买住房抵押贷款担保证券
2008年12月31日华尔街日报报道——《Fed将于1月初开始实施购买住房抵押贷款担保证券的方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周二称,预计将于1月初开始实施购买住房抵押贷款担保证券(MBS)的方案。
根据方案,Fed将会收购由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 简称:房利美)、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Freddie Mac, 简称:房地美)及吉利美(Ginnie Mae)担保的住房抵押贷款担保证券。
3、 继续向汽车行业注资和提供融资便利
2008年12月26日中国网报道——《美继续救助汽车工业 GMAC获批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周三宣布,批准通用汽车公司此前提出的将其旗下的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GMAC)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的申请。这意味着GMAC将有资格参与美国政府的贷款计划,并因而避免陷入破产的境地。
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GMAC)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后,将有资格参与美国政府的贷款计划。
分析人士指出,美联储的上述决定表明,在决定向三大汽车制造商中的两家进行大规模资金救助之后,美国政府仍在积极努力对危机中的本国汽车业展开援助(完)。
2009年1月2日华尔街日报报道——《通用汽车收到政府首批40亿美元低息贷款》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rp.)周三表示,该公司已经收到联邦政府首批4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而克莱斯勒公司(Chrysler LLC)则由于申请过程迟缓还在等待政府的紧急救助。上述资金是通用汽车预计到1月份获得的总额94亿美元贷款的首付款,该公司2月份还将获得另外40亿美元资金援助。因销售放缓而蒙受数十亿美元亏损的通用汽车将把这些资金用于维持业务的运转。
美国人是清醒的,他们清晰地看到经济中存在的困难,也明白经济不断下行的方向,更有一种“庖丁解牛”的味道,针对经济中的一个个关键环节,不断出手。其宏旨有三——
第一, 解决金融系统流动性不足,恢复金融系统融资功能。
第二, 注资实体行业,首先是汽车行业,避免系统性风险。
第三, 由FED出资,承担部分房地产债券,尽量避免房债引发新的危机。
三、 美国人的担心
“如果没有足够多的钞票,美国经济就只能像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经受漫长冬天煎熬”。
美国人要“庖丁解牛”,刀子就是美元。美国人是缺钱的,而且已经缺钱了。请看下面的消息——《美国救市资金已超支近百亿美元》
2008年12月31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财政部在国会授权的3,500亿美元金融业救助资金中已经超支了近100亿美元,这可能会限制即将上任的奥巴马政府动用其余资金的手段。财政部周一称,将拨出60亿美元救助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GMAC LLC),从而使其从问题资产救助方案中承诺提供救助和担保的资金总额达到了3,584亿美元。这表明财政部正在国会批准之前动用10月份拨出的7,000亿美元救助资金的剩余一半。
在我们不断讨论当前危机的《美国系列》中,笔者始终认为,布什与保尔森规划的7000亿是不够的,奥巴马规划的7000亿甚至10000万亿也是不够的,即便是金融帝国如华尔街,可能目前也算不出他们究竟须要多少钱。
当然,钱并难不倒美国人,他们可以开动印钞机印,也可以在美联储的计算机系统里敲几个数字,都可以使财政部、各大银行、各大企业的帐长生出许多钱来。
问题的关键是,这些制造出来的钱不能大幅贬值,必须值钱,必须有人要。笔者之所以强调不能“大幅”贬值,是因为美国其实也希望适当贬值的美元他们的制造业增加出口,恢复活力。
一句话——“美国的命运系于美元,美元的命运系于“有人要”,有很多人要!”
四、 中国经济继续下行
工业经济减速 11月用电量同比降8.6%——中国网2008年12月17日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最新发布的数据,2008年1至11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1,530.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7%;其中,全国工业用电量为23,440.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7%。而1-10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8968.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7%,10月单月用电量同比减少了3.7%。据记者测算,11月单月用电量同比减少8.6%。
前11月全国税收同比增20.2% 增速回落14.4个百分点——中国网2008年12月17日
今年1-11月份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2000.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2%,同比增收8726.37亿元,增速比去年同期的增速回落了14.4个百分点。
11月纺织业增加值同比增6.7% 增幅回落——发改委网站2008年12月31日
发改委发布2008年11月主要工业行业运行情况显示,11月份,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增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1-11月,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增幅同比回落6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7123亿元,增长6%,回落7.6个百分点。
11月“国房景气指数”2007年来最低——国家统计局2008年12月13日网站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8.46,比10月份回落1.22点,而比去年同期回落了8.13点。这是自2007年以来的最低值。
比上述数据更有说服的,恐怕是不断增加的返乡农民工,不断下岗的公司职员,不断关闭的各种工厂,越来越多的不能如期就业的大学生。
中国经济很困难,中国经济转型也很困难,更须要时间进行战略转身。套用一句黄华华在省长座谈烩上的发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长远来说是对的,但这有个过程,起码要三至五年,千万不能急转弯。听说中央有些部门还要出台三个限制出口的政策。如果这三个政策真的再出台,对广东的加工贸易产业是毁灭性的打击,并非耸人听闻。”(转自2008-12-31中国网)
如果说,美国经济的困难在于钱,中国经济的困难就在于的时间。中国须要在这段“战略转身”的时间里减轻阵痛!
五、 人民币继续出动
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扩大结算范围已经有了较大的动作。最明显的动作有两点:
1、2008年12月12日,中韩拟签互换协议:1800亿元人民币兑38万亿韩元;
2、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
中方似乎还在寻求更大的突破,这个方向就是东盟。先看一看下面的新闻——
——2008年12月30日,中国政府设立驻东盟大使(外交部网站)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宣布:
为推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加强中国与东盟的沟通与协调,中国政府已设立驻东盟大使一职,并决定任命薛捍勤为首任中国驻东盟大使,暂为非常驻。薛大使是资深外交官和国际法专家,曾任外交部条法司司长、中国驻荷兰大使兼常驻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代表。薛大使就任中国驻东盟大使,将为促进中国-东盟各领域友好交流与合作发挥重要作用。
——2009年1月2日,中国政府向泰国政府提供火灾救援(新华网)
新华网曼谷1月2日电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2日说,中国政府决定向泰国政府提供50万美元援助,救助曼谷一夜总会火灾受伤者。
曼谷一夜总会新年午夜发生火灾,造成59人死亡、212人受伤。火灾发生后,中国外长杨洁篪即向泰国外长喀实•披隆发了慰问电,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对遇难者家属表示诚挚慰问。
同时,应泰方要求,中国政府决定向泰国提供50万美元现汇人道主义援助,用于购买治疗烧伤的药品。
泰方对杨洁篪外长的慰问,以及中方迅速提供援助表示感谢。泰方认为,这体现了泰中兄弟般的友好情谊。
——东盟峰会将于明年2月13日至15日在曼谷举行(中国新闻网2008年12月25日)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泰国内政部副部长日前表示,东盟峰会召开日期敲定,将于明年2月13日至15日在曼谷举行。
笔者预期近期中方或与东盟达成某种共识,这种共识很可能集中在双方贸易结算或人民币地位上。这种预期,能否变成现实,须要中方做出巨大努力。不过,已经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第一,中方因火灾即赠泰50万美元,数量有些“巨大”。
之所以称数量“巨大”,是因为有对比。
新华社拉姆安拉1月1日电 中国向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提供10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现汇援助的换文1日在巴主席府签署。
第二,中越双方陆地勘界结束。
2008年12月31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同越南外交部副部长武勇在河内就中越陆地边界勘界剩余问题达成一致,如期实现了两国领导人确定的年内完成陆界全线勘界立碑工作的目标。
第三,中国海军远行,东盟没有“反弹”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2008年12月27日援引台湾“中央社”消息,菲律宾海军将领对中国派军舰前往索马里打击海盗表示欢迎,并称菲律宾对于中国海军实力的强大并不感到忧心,因为只要中国继续扮演好邻居角色,东南亚地区即可从中受惠。
经济危机背景下,东盟须要抱团共度危机,《东盟宪章》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生效,就是很好的契机。东盟必须回避区域内各国货币争相贬值的悲剧,也要避免人民币贬值对东盟造成打击,还要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合作,争夺对华出口的份额。
同样,中国也须要有效整合东盟的力量与影响,力争把东盟经济和资源牢牢地吸附在中国经济的吸盘上,再把嵌入“东盟制造”的“中国制造”推向世界。
经济危机之下,东盟要抱团,东盟与中国也需要抱团。如果中方作出足够努力,如果没有人成心阻挠,或会有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出炉。
笔者强调没有人成心阻挠,重点就是美国。
六、对抗还是合作
于是我们发现,美国希望经济软着陆,希望“庖丁解牛”地进行轻松解构金融危机,须要发生大量美元,须要美元值钱。这方面,没有中方的配合,恐怕不行。与美国同样须要发钞的,还有欧洲人,他们须要发行的是欧元。中国作为全球三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取舍之间,权重极大。
对美国人来说,宁愿人民币走出去,适当长大一些,也比中方选择欧元,支持欧元长大,好受一些。
对中国人来说,与其助欧元对抗美元,在东亚、中亚、南亚承受美国的压力,还不如适当支持美元,发展壮大人民币,最终实现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而立。
美国人不管是美联储出手,还是财政部出手,不管是明着抢钱,还是文明发债,中方的配合,极为重要。
同样,中国希望在“战略转身”期间减轻阵痛,没有美国的配合,也是不行的。美国市场,于中国出口份额,太重要了。
而美国希望增加对外出口,显然欧洲人的产品是主要竞争对手,而中国市场是最重要的市场。美国的经济复苏、增加出口、增加就业,中国的配合也太重要了。
人民币真要走出去,与东盟结对子,如果美国“认真”阻挠,恐怕困难极大。
今后几年,全球的核心问题是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经济与货币是世界主要势力角力的关键,中美自然不能例外。其他问题,都必须服务和服从于这个核心。中美走近,就是在这个核心上的相互需要。
一旦中美就上述利益达成一至,我们将看到一系列利益交换——
南亚,印度利益必然被美国人抛弃,哪里还能言战。
东亚,日本利益必然部分被让渡,无论是钓鱼岛、还是台海,还是东亚经济整合,都可能再上新台阶。
台海,阿扁再难有出狱之日,台独必将有所收敛,对台军售或进一步降低,两岸互动可进入新时代。《纪告台湾同胞书30年的讲话》,利好放出,不为无因。
东盟,美国人或逐步承认中方的势力范围,东亚整合可望有实质性进展。
中东,中方或有更多实质性介入。
北美,中国金融力量或有更多空间。
同时,我们也会看到——
中俄,或难有进一步的合作。其实,俄方已经停止了与中方进一步加强关系的步伐,石油谈判长时间没有进步,双边贸易结算问题没有实质性成果,俄罗斯新的战略文件《2020年前俄联邦国家安全战略》中对上合组织只字未提。中方,其实也希望与俄方取得进步,奈何久等没有好菜。
中欧,欧洲人敢于在藏独问题上出手,敢于在贸易上几度出手,中方不得不有所表示。中美合作,或能把欧洲人赶出亚洲。
笔者强调,中美走近,目前来看,只是一种可能,而且中美双方已经表现出某种政治意愿。这种可能还存在着极大的变数,这种变数既来自于中美自身的战略考量、利益对价,也来自其它主要力量的利益让渡,一切都还没有最终确定。但,可以肯定,围绕赖斯访华前后,一轮新的利益博弈已经展开。
即使中美达成利益交换,斗争仍是双方的主旋律,只不过双方愿意把斗争控制在一定范围、一定烈度之内。也就是说,双方将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开始新一轮争夺。
最后,笔者强调,中美走出这一步,是不容易的。
一路走来,经过了《于无声处听惊雷》、《中国之剑》、《风高浪急》、《何妨一战》等武备,也走过了《美元的力量》、《美元的无奈》、《最大公约数》、《人民币贬值的意义》、《人民币独立之路》、《零利率之后》等文戏。权衡利弊之后,中美双方开始了一轮“和”的互探。
不是双方有良好的朋友天份,而是战略选择中趋利避害的必然。
世态万变,我们一起共探究竟。
6楼
作者:ttraveller 提交日期:2009-1-5 22:14:00
哈马斯有理想吗?
那你就去为理想而战吧!
哈马斯有精神吗?
那就用战斗来证明你的精神吧!
哈马斯有信仰吗?
那就为信仰而战吧!
亚辛和哈尼亚是英雄吗?
那就带领哈马斯的男人把加沙变成敌人的坟场吧!
前途在哪里?
它不在大国的电话线里,
也不在安理会的决议里。
前途在哪里?
它不在亚欧美的游行和示威里;
也不在大国利益交换与媾和的文件里。
前途在哪里?
在战斗的怒吼里!
在坚决的枪炮里!
前途在哪里?
在舍生忘死的冲刺里!
在男人坚强的血液里!
前途在哪里?
在你们自己手里!
如果,哈马斯只是政客渔利的套头,
哈马斯就会停火!
如果,哈马斯只是走投无路的流氓,
哈马斯就会停火!
如果,哈马斯只是他人的棋子,
哈马斯就会停火!
如果,巴勒斯坦人已经没有骨头,
巴勒斯坦建国就永远只是一个梦想!
如果,巴勒斯坦人真的相信亚伯拉罕和上帝,
巴勒斯坦人就永远没有和平!
巴以和平的钥匙在哪里?
它就在你们自己的手里!
去战斗吧!
不然,
不如死去!
7楼
作者:ttraveller 提交日期:2009-1-8 10:27:00
??一、 回顾年终岁末
??2008年11月26日,孟买发生连环恐怖袭击,已造成数百人伤亡。
??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发动了60年来最严厉的军事行动,目前已经造成数百人死亡,数千人受伤。
??2009年1月1日,俄罗斯正式中断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已经造成数个欧盟国家天然气紧张。
??三个热点,三处争端,共同演绎着波澜壮阔的全球斗法。
??不妨总结一下三个热点的共同特点
??1、 都是人为事件
??不论是孟买恐怖袭击,还是以色列的“铸铅行动”,还是俄乌“斗气”,无一不是“人为”事件。这种“人为”,发生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全球经济不断放缓,各方拼命寻求经济解决方案的大背景下,很难让人简单地理解为偶发事件,或地区矛盾的简单激化。我们须要思考的是,是什么“人”,出于什么目的,促发了上述事件?
??2、 都在持续发展之中
??三处热点,截止笔者完成本文时,还在升温,没有一点熄火的迹象。三处热点如何发展,是逐步降温还是向更高烈度、更大范围爆发,都是未定之数。它们,有解吗?它们又将如何解?
??3、 牵涉全球主要势力,一股独大
??孟买袭击事件,冲着印巴出手,激化南亚局势,真正的着眼点却是中国。印巴双方都在第一时间寻求美国的支持,美国因素也在第一时间介入了事件的“调查”与“调解”。
??事发当天,FBI即宣布派人员与设备前往印度提供支持;紧接着,美国多位要人马不停蹄穿梭于印巴之间;再后来,印度宣布将巴基斯坦与恐怖袭击有牵连的“铁证”送交美国。美国人由此获得了对巴在袭击中的角色“定性”的话语权,其在印巴之间的权重可见一斑。
??中方,作为“印巴双方的友好邻邦”,当然难以置身事外。外交部多次就南亚局势表态;外交部长多次与印巴双方通话;中方在同一天分别与巴、印展开防务磋商;特使先后出访巴基斯坦和印度;印度声称向中方提供巴基斯坦与恐怖袭击有牵连的“铁证”。中方,事实上已经深度介入南亚局势,直面某些人的出招。
??孟买事件点燃的南亚紧张局势,包含了第一层次的中美“对话”,第二层次的中印“对话”、美印对话、中巴对话,第三层次的印巴对话、美巴对话。起决定作中的,是第一层次的中美“对话”。
??
??“铸铅行动”以来,已经造成了巨大的人道主义危机,多方呼吁停火,丝毫不能动摇以色列的决心,地面行动就在全球普遍的谴责与抗议中展开了。联合国安理会一遍又一遍地召开会议,各方要人一个接一个地出访中东,一个又一个的提议不断被媒体曝光。很显然,美国、欧洲、俄罗斯、中国、中东各方都已经围绕着中东冲突做足了文章,各方都深陷其中。
??奥尔默特先后明确拒绝了萨科奇、梅德韦杰夫的停火要求,当然,中方关于停火的呼吁也没有产生任何作用。世界舆论都在谴责美国“无原则”地袒护以色列,这种谴责事实上只是在强化美国在中东举足轻重的地位。
??巴以冲突,同样反映出各方在中东问题上的权重——美国第一,欧洲与俄罗斯其次,中国最后,另外还有中东主要各方如埃及、伊朗等。
??
??俄乌斗气,已经有演变为俄欧斗气的趋势。
??央视网消息(中国新闻):继续关注俄乌天然气纠纷:7号,捷克天然气运输公司发言人称,由俄罗斯经由乌克兰向捷克以及欧洲西部输送的天然气已经完全中断,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成为欧洲第七个遭“断气”的国家。
??捷克方面称,输气管道是在6号午夜正式关闭的。此前,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和土耳其6个国家报告说俄罗斯经由乌克兰向它们输送的天然气已经完全中断。
??美国人除了不痛不痒地发表“敦促”俄乌双方尽快解决天然气争端的谈话外,没有进一步的动作,甚至不惜牺牲“美乌战略伙伴”关系的名头,采取了坐壁上观的立场。
??在俄乌或俄欧“斗气”中,对话也是有层次的,第一层次是俄欧“对话”,第二层次是俄美、欧美对话,第三层次才是俄乌对话、欧乌对话、美乌对话。
??
??三个热点,三场对话,全球主要势力悉数登场,俱涉其中。
??虽然俱涉其中,权重的大小,涉及的程度却是有差异的。美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是唯一在三个热点中都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这,正是美国期望的效果——“大家不是要多极化吗?看看,能玩得转吗?”
??二、美国是最大的受益人
??如上文分析,三个热点是“人为”点燃的,且只有美国在三个热点中一股独大,这种独大的局面使美国得以有效地左右三个热点的走向,进而有效地挑动各方。
??先看南亚局势。
??在《风高浪急》一文中,笔者分析了在中国周边潜在的几处热点:刺杀金正日、阿扁还魂、印巴冲突、海盗风波,在中方有效应对之下,目前处于“点燃”状态的只有印巴局势。当然,不是说台海已和平,也不是说朝核已无事,更不是说三舰齐发亚丁湾已经胜利,只是此三者处于暂时的平静状态。南亚局势牵动中国极大的精力,是对中国“崛起成为全球大国”的一种考验——身边事儿还摆不平,如何摆平全球?最根本的,还是考验中国有没有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相当程度上说,南亚局势的当事人不仅包括印度、巴基斯坦,还包括中国,而美国人,却是一种调停人的身份。
??再看以巴冲突。
??1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证实赖斯因中东事务取消原定的访华行程,由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代其访华。
??1月6日,美国国务院称,赖斯将前往纽约参加联合国有关巴以局势的会议,并将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土耳其外交部长等磋商有关巴以停火的问题。据透露,赖斯将进一步努力以促成在加沙地区实现停火。
??1月6日,赖斯在出席安理会关于“加沙冲突举行公开会议”时表示,必须尽快实现“可持久并带来真正安全的停火”。
??1月7日,以色列军方发言人表示,从当天起,每天停火3小时,让加沙地带的140万居民置备必需物品。目前以军已经在当地时间下午1点到4点执行了停火命令。与此同时,以色列和哈马斯都表示,他们正在研究埃及提出的停火协议。
??笔者,不厌其烦地罗列上述几条新闻,无外乎是想传达这样一个印象——美国人高调反对单方面停火,以色列大打出手;美国人调整立场,表示“尽快实现停火”,以色列立即宣布“每天停火三小时”。美国人在中东“欲取欲求”让人印象深刻,它与俄欧的无用功形成极为强烈的对比。这正是美国人要的效果。
??在这里,美国人是当仁不让的第一调停人。
??最后看一看俄乌斗气。
??如上文所说,俄乌斗气现在已经有发展成俄欧斗气的趋势,如果欧洲人找不到有效的应对办法,将不得不对俄罗斯做出巨大让步;也或者说,欧洲人不得不向美国寻求帮助;也或者说,还有其他办法。总之,卡住欧洲“气管”的俄罗斯人,看样子要价越来越高了。
??面对这样的场景,美国人是高兴的,他甚至不妨放声大笑——斗吧,斗吧,看是牛打死马呢还是马打死牛?
??在这里,美国人也是可以成为调停人的。只是,这个调停人目前还不愿意发言。
??
??三个热点看下来,美国人是最大的受益者。你会认为,这是天上掉馅饼,好事砸着美国人的吗?显然不是。
??三、美国人谋取什么?
??还是先看南亚局势。
??美国人清楚,中国绝对希望印巴对话、南亚和平。当然,美国人并不真的希望南亚打起来,美国人做局,不过是等着和中方讨价还价罢了。讨什么价?又还什么价?
??奥巴马已经说了,美国明年的财政赤字为1万亿美元。钱从哪里来?
??美联储已经开始执行5000亿房债收购计划了,包含中方在内的各方如何反应?
??当然,还有中美贸易准入,可能也是美国希望与中国“探讨”的问题。
??再看以巴冲突。
??美国人清楚,欧洲人想接手中东的,美国人也清楚,欧洲人是想印欧元的。那不妨打你几耳光,看看你能怎么样?事实上,欧洲人在美国人通过以色列打出的耳光面前,毫无应对手段。一个任人打的欧洲,可能管得了中东吗?可能发展出强大而稳定的欧元吗?
??美国人于以巴冲突,还有一份收益要兑现。面对大打出手的以色列,中东的阿拉伯人还敢造次吗?美国人买你们的面子,让以色列停火了,你们是不是也该还一还人情,继续投资包括国债市场在内的美国金融市场呢?
??再看俄乌斗气。
??已经反复强调,俄乌斗气越来越像是俄欧斗气。俄罗斯人已经卯足了劲,一个接一个的欧洲国家断气了。欧洲人呢?好像还在王顾左右而言它,一时不知道如何应对。
??只有美国人在一边笑。当然,美国人也是有损失的,那就是所谓的“美乌同盟”的含金量。只不过,此时,美国人已经不在乎那个劳什子同盟了。况且,随着事态的发展,指不定什么时候,美国人还能抽出精力,好好帮乌克兰一把,再把丢掉的面子找回来。
??笔者反复强调,金融危机之下,经济问题压倒一切,所有其他问题都将服从并服务于这个大局。美国人通过三个热点,至少希望达成以下目的——
??1、 中国和中东产油国应尽量配合美国国债发行,支撑美元价值;
??2、 中国应尽可能开放对美进口市场;
??3、 打击欧盟及欧元,决不允许欧元分享美元的市场份额;
??四、美国人何以达成目的
??原因其实很简单,中俄欧强化了相互矛盾,弱化了对美斗争。
??还是先说南亚局势。
??如果,俄罗斯明确强调支持中国立场,共同要求印度冷静处理南亚局势,以印度对俄罗斯的军火依靠,印度是不可能不认真考虑的。遗憾的是,俄罗斯到目前为止,仍然持坐壁上观的态度。
??再说以巴冲突。
??如果俄欧能在以巴冲突中协同行动,可能以色列也不敢明确拒绝两者的要求,哈马斯也不会损失如此惨重,几欲签订城下之盟。美国独霸中东的局面哪里还能得以强化?
??再说俄乌斗气。
??俄欧若能在大局观下来处理“气”的问题、处理乌克兰的问题,何至于数个欧洲国家断气,何至于让美国人坐收渔利?何至于相互信任损失殆尽?
??还得说一说中欧冷战。
??第一罪人,萨科奇。中欧交恶以来,欧洲人在外交上不断败走麦城。当然,失去了欧洲人的响应,中国独自面对美国的压力,也是费劲多了。
??正是由于中俄欧放大了相互的矛盾,被美国人分而制之,始有今日之祸。
??五、美国人真的胜券在握吗?
??非也!
??先看奥巴马在回应关于他在以巴冲突中保持沉默的质疑时的表态——
??奥巴马说:“国际事件当然会引起深入的关注,针对加沙局势,我每天都要听取相关简报。我已经与现任政府的相关人士就这一正在发生的事件展开了讨论,并且讨论还将继续。我仍然坚持这属于外交事务,尤其重要的是必须遵循现任总统的原则。因为目前已经展开了协商,我们美国也不能在紧要关头发出两个声音。”
??奥巴马强调不能发出两个声音,言下之意,他的声音可能与布什不同!正是这种不同,留给奥巴马一定的转身机会。
??再看美国在中美关系走向的两面做法——
??一方面不断在中国周边施加影响,增加讨价还价的筹码,包括抛出“中国高储蓄是世界危机原因之一”的谬论。
??一方面不断强调中美建交30年的意义,强调中美对话与合作的全球影响,强调期待更加美好的下一个30年。
??就在新华社连发两篇社论——《高储蓄助长信贷危机之说站不住脚》、《谬论改变不了事实》之时,美国人最新一批援助粮食如斯抵达韩鲜,阿扁抗告被台湾高院驳回,将于狱中过年。今天早晨,被点名批评的保尔森又发言“美国经济发展有赖中国合作”。
??2008年1月8日,凤凰卫视报道——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周三在华盛顿全美经济学家俱乐部,就美国经济危机发表演讲时提到了中美经贸关系。保尔森呼吁奥巴马新政府,延续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美国商会会长多诺霍当天也表示,下周将率团前往中国,促进两国经贸合作。
??保尔森说,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促进中美经贸关系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未来奥巴马新政府是否将延续对话机制有待观察。他认为,对话形式可能会有所改变,但是加强沟通与合作是大势所趋。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表示,中美关系至关重要,美国的很多重大决定,以及国际大事都仰赖中国的合作,无论是在安全还是经济领域都必须有中国的支持才容易达成目标,必须有中国的合作才容易成功,美国与中国加强建设性合作的必要性显而易见(完)。
??与此同时,内格罗蓬特正在中国代替赖斯进行访问,广泛地与中方领导人交换意见。
??美国人没有把事做绝,美国人是想随时转身的。
??再看中欧互动——
??新华网北京1月7日电 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7日应约与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外长施瓦岑贝格通电话。双方就在新的一年里推动中欧关系进一步发展交换了看法。
??施瓦岑贝格首先祝贺中国新年,希望中国在农历牛年繁荣发展。他表示,欧中关系的重要性超出双边范畴,具有全球意义。欧方高度重视并积极致力于发展欧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当前,欧中面临着广泛的全球性问题,双方有责任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捷克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愿与欧盟所有成员国一道,同中方密切合作,推动欧中关系在新的一年里取得积极进展(完)。
??
??在局势发展如火如荼的关键时刻,在中欧冷战多时的情况下,欧盟轮值主席国外长打电话来,强调“与欧盟所有成员国一道”、“面临着广泛的全球性问题,双方有责任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题中之意,不言自明。虽然有些临时抱佛脚,但毕竟开始了新一轮的互动,这种互动将对后势产生怎样的影响,笔者很是期待。
??当然,还有中俄、俄欧之间的互动,能不能尽快启动,美国人又将如何应对这种互动,都将决定着后一段局势的走向。
??六、这“火”还能停吗?
??笔者通过上一篇博文《送给哈马斯》,想表达两个观点——
??1、 分析形势发展,不能抛开当事者的意志。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世界上各种对立双方完全看成大国的棋子,无论以色列和哈马斯,无论伊拉克和阿富汗,也无论印度和巴基斯坦,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立意志,而且这种独立意志应该得到尊重,并作为事件分析的重要一环进行考虑。在以巴冲突中,笔者首先尊重两个当事人的意志,而且相信,真正打开巴以和平的钥匙,是在他们手中。
??2、 是否停火,特别是以军展开地面行动之后,是检验哈马斯的标准。
??中国网09年1月5日讯 据路透社报道,哈马斯一名官员透露说,哈马斯计划于周一(5日)派遣一个代表团到埃及开罗,进行与以色列的停火谈判。此前,哈马斯和以色列一直坚称同对方没有谈判的可能性。
??中国网2009年1月7日电,哈马斯今日宣布,在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停火期间,哈马斯将暂停对以色列发射火箭弹。
??种种迹象表明,哈马斯可能接受停火。
??如果哈马斯在未能给以军造成有效杀伤之前,接受停火,那么哈马斯的性质就如笔者在《送给哈马斯》中指出的那样——是政客渔利的套头、是走投无路的流氓、是他人的棋子。
??
??笔者在这里想特别指出的是,非美各方应有不怕打下去的决心,这是决定中东局势的关键,为什么这么讲?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看2008年12月27日以巴冲突以来,都发生了什么。
??以军首先开始空袭,对哈马斯造成严重打击,多名高级领导人丧生,同时引发加沙人道主义危机。
??此时,各方呼吁停火可以理解为对人道主义危机的关注,对哈马斯的保护,对和平对话解决争议之原则的坚持。
??美英支持以色列继续打击哈马斯,以色列明确拒绝了法国和俄罗斯关于停火的建议和调停。
??以色列在完成新一轮评估之后,展开深入加沙的地面行动。行动至今,已经抓获数十名哈马斯成员,打死打伤哈马斯成员就更多了,巴方人员伤亡不断上升。以方几乎很少伤亡,其中3人是自己人打死的。
??此时,各方继续呼吁停火,实际上是给了以色列功成身退的台阶。以色列成什么功了?武功卓然,所向披靡。以色列及美国要的就是这样一份威慑。
??此时,各方继续呼吁停火,实际上也是断了哈马斯给以军以有效杀伤的机会。当然,前提是哈马斯有这种能力,如真主党一般,逼以色列退军。这可能是中东局势的另一种走向。
??某种程度上,各方这个时候继续呼吁停火,实际上是帮美国人。也就不难理解,美国人这个时候表现出的抵不住国际压力,半推半就地希望“以巴双方尽快停火”的态度。美国人是要见好就收了,而且还要捞取中东第一人的名头;以色列人见好就收,是要赚取老子中东第一,所向无敌的名头。
??遗憾的是,非美各方还在为争调停之功,倍加努力。大家若有把战斗继续下去决心和毅力,有在中东决一胜负的豪情,不妨让哈马斯放手一搏。当然,这有两点须要强调——第一是哈马斯有这样的意愿和能力,第二是控制中东冲突不扩大化,伊朗和叙利亚不轻易卷入战争。光脚的还怕穿鞋的不成?失去战斗力的哈马斯还有用吗?哈马斯生存与发展的唯一理由,就是如它的名字一样—— “热情,强硬”。
??伊朗与叙利亚在最初的强硬反应之后,没了进一步施压的动作,这无论如何都不是好现象。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中俄欧之间相互矛盾,让此二者有些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也反应出此二者可能关键时刻难当大任,他们缺乏以色列人的勇气与果决。
??如果中东挡不住美国,中俄欧在中东的处境将发生逆转,伊朗和叙利亚将面临更大压力。同时,印度会表现得更加嚣张,并积极向美国靠拢。然后,美国就可能转身在俄乌、俄欧斗气上做文章了。
??所以,无论从中东的小格局,还是从全球的大格局出发,哈马斯都必须给以军造成相当的尴尬,否则,非美各方将失分不少。
??七、非美各方能团结吗?
??答案同样是,非也。
??中俄之间,是否团结的检验标准包括俄罗斯如何定位上合、是否与中国尽早达成石油协议、是否在双边贸易的本币化中迈出实质性步伐、是否在石油天然气定价上有所进步。而这一系列问题,处理起来,还有待时日。但另一方面,双方又保持了一定程度上的余地,双方高调宣布“语言年”以及“军方通话”,都是这样的意思。
??中欧之间,本没有太根本的利益冲突,因为毕竟离得比较远。但欧洲人的得陇望蜀,挑战中国核心利益,妄图制衡中国,踩着中方向上爬的作法,大大刺伤了中国人。而美中之间可能相互走近的迹象也使中欧洲不可能充分相信中国,双方合作,更多一些权宜之计的成分。
??俄欧之间,欧洲人本就对俄国熊有所防备,此番断气纠纷更成为欧洲人难以释怀的心结,双方互信,难以在短时间内增强。一旦来自美国的压力减轻,相互之间再生嫌隙是再所难免。
??由此,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必然还能看到美国利用中俄欧不合而渔利的事件。中俄欧一方面共同对付美国,一方面相互斗争;美国一方面在中俄欧的共同作用下不断让步,一方面利用中俄欧嫌隙分而制之的故事将不断上演。我们或只能习以为常。
??八、中方的应对
??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一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怎么讲都不为过。由此,争取中美关系的平稳、互利、健康发展会是中方不变的外交主题。
??争取这一前景,须要坚决的斗争、不怕决裂的决心,也须要耐心细致的拉打结合。
??争取这一前景,同时须要处理好与俄欧及日本、印度的关系,处理的手段同样是斗争与劝说并重。
??中俄欧关系,是中方与美方斗争与合作的基础,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相对的互动与合作,必须一定程度上兼顾对方的核心利益。
??中方在中美建交30周年、奥巴马新官上任之际,可能会继续表达对话与合作的政治意愿,争取相对利好的中美关系。同时,中方的斗争也必然是针锋相对的,一对新华社连续两篇社论批判伯南克与保尔森一样。
??中方在南亚方向有必要做出更多动作,努力保证南亚稳定。
??在东盟方向,如能形成突破,将是中方向各方叫牌的有力着力点,希望近期能够看到实质性的进展。
??如笔者在《中美抉择——美国系列之58》中写的一样——
??(中美)“或”再次走近,一方面,双方已经做出了必要的姿态,创造了相对融洽的舆论氛围,为最后的实质性“对话”、“合作”铺陈起事;另一方面,双方还没有最后定盘,所有的动作都还存在变数,双方未来一段时间的战略关系必须依靠双方高层通过某种形式正式确定下来。
??中美走近,目前来看,只是一种可能,而且中美双方已经表现出某种政治意愿。这种可能还存在着极大的变数,这种变数既来自于中美自身的战略考量、利益对价,也来自其它主要力量的利益让渡,一切都还没有最终确定。但,可以肯定,围绕赖斯访华前后,一轮新的利益博弈已经展开。
??中东战局走向,中国能否与俄欧一起形成对美的有效阻击,是目前斗争的关键环节。
??中国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和手段,是中美博弈的关键。笔者始终强调“何妨一战”的战略心态与战略准备,能战才能言和。
??国内经济的走向,是中国全球角力的基础,须要下足功夫。下足功夫,不同于项目胡乱上马,不同于企业老总可以“违法而不拘”,不同于唯经济论。
??
??斗争激烈,走势如何,殊难逆料。
??笔者相信中方的应对,如温总所说,信心比黄金更可贵!
8楼
作者:ttraveller 提交日期:2009-1-15 12:26:00
先看一段新闻——
央视网2009-1-14消息,朝鲜外务省发言人13号在平壤发表谈话说,“只有在美国消除对朝鲜的核威胁以及美国不再对韩国提供核保护伞的时候,朝鲜才会放弃核武器”。
朝鲜中央通讯社当天援引这位发言人的话报道说,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东北亚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这是朝鲜的一贯立场。朝鲜之所以要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首要目的是消除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对朝鲜的核威胁。
这位发言人说,朝鲜半岛核问题是美国敌视朝鲜政策和核威胁产生的。因此,那种认为只要朝鲜首先放弃核武器就能改善朝美关系的看法是本末倒置,也是对六方会谈通过的共同声明的歪曲。
这位发言人说,六方会谈通过的共同声明规定,朝鲜半岛无核化必须实行彻底验证。因此,对于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以及撤走的经过,必须进行能够接近现场的验证;对于美国是否重新在韩国部署核武器等问题,也必须制定能够加以正常核查的程序。
这位发言人还说,在缺乏信任的条件下,履行共同声明的基本方法是遵守“行动对行动”的原则。验证问题也不能脱离这一原则。在实现无核化进入最后阶段时,必须对整个朝鲜半岛同时进行验证。(完)
笔者全文转载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因为它意味着“朝鲜”出招了。
第一, 朝鲜有着坚定而正大的立场——“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东北亚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
第二, 美国其罪不浅,是朝核问题的根源——“朝鲜半岛核问题是美国敌视朝鲜政策和核威胁产生的”。
第三, 朝鲜对前途是有清醒认识的——“那种认为只要朝鲜首先放弃核武器就能改善朝美关系的看法是本末倒置,也是对六方会谈通过的共同声明的歪曲”,换句话说,朝鲜不会为谋求朝美而放弃核武,除非朝鲜半岛“真”的无核化了。
第四, 什么是朝鲜半岛“真”的无核化?——把朝核半岛无核化“扩大化”,要把美国在韩国的核武一起处理、一起讨论。
第五, 怎么操作呢?——六方会谈框架下,“行动对行动”,“对整个半岛同时进行验证”。
最要命的是,朝鲜实际上“直白”地指出了问题的根源——朝鲜是在美国霸权和核威慑的压迫之下,不得已发展核武的。朝鲜是这样,伊朗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朝鲜也明确表示,它是赞成朝鲜半岛无是核化的,甚至致力于朝鲜半岛无是核化,但不能是单方面无核化,美国在朝鲜半岛也应同步无核化。朝鲜这样讲,伊朗何尝不能这样讲呢?
其实,上面的两条逻辑,大家都是明白的。可为什么没有人按照这样的逻辑解决问题呢?为什么在来来往往的会谈中,去核的总是朝鲜、伊朗之流呢?根本原因可能还在于缺乏对等讨价还价的实力和机会。也就是说,这里面是有“潜规则”的,游戏只能按照大国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
那么,为什么此时的朝鲜不理会这样的“潜规则”,要把美国在朝鲜半岛的核设施也纳入“无核化进程”,要与美国“平等”地为半岛无核化作出贡献?
看一下接下来的消息,或有助思考。
外交部2009年1月13日在其网站上公开消息称——外交部部长助理胡正跃访问朝鲜。全文如下:
2009年1月9日至1月12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胡正跃应邀访问朝鲜。
1月12日,朝鲜外务相朴义春会见了胡正跃一行。朴义春高度评价两国关系。他说,朝中友谊是朝中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留下的共同宝贵财富。过去一年,在两国最高领导人亲自关心下,朝中关系取得新进展。在新年来临之际,金正日总书记和胡锦涛主席互致贺电,宣布朝中友好年正式开始,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朝中关系会取得新的更大发展。
胡正跃转达了杨洁篪外长致朴义春外相的新年问候和良好祝愿。他表示,继续巩固和发展中朝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中方愿与朝方一道努力,继续本着“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加强合作”的精神,推动中朝关系取得新进展,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
双方一致同意,以今年中朝友好年为契机,共同办好各项活动,扩大交流,增进了解,促进友好,深化合作,将两国关系全面推向前进。
访朝期间,胡正跃还与朝鲜副外相金永日举行会谈,就两国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中国驻朝鲜大使刘晓明出席了上述活动。(完)
我们从全文中找不到丝毫有关“半岛无核化”、“朝核六方会谈”的内容,只看到了双方强调相互关系的重要性,以及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全面”前进。总而言之,从新闻稿来看,双方关系春意昂然,暖意融融。
胡正跃1月12日前脚离开朝鲜,1月13日朝鲜公布了上述谈话。
如上一篇博文《全球叫牌——美国系列之59》所说,全球三大热点,美国全球叫牌。现在,有人也要叫一叫牌了。
同样在1月13日,华盛顿有一条有关朝核的新闻。
新华网华盛顿1月13日电 获得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名出任国务卿的希拉里13日说,六方会谈是解决朝核问题的重要途径,新一届美国政府将采取主动措施,以促使朝鲜弃核。
希拉里当天在国会就其国务卿提名举行的听证会上说,为使朝鲜的钚生产和铀浓缩项目得以终止,奥巴马领导的新一届政府将进行“非常主动的努力”,尽快确定促使朝鲜弃核这一目标实现的最佳途径。
希拉里说,通过和国务卿赖斯的对话,她和奥巴马都相信,六方会谈是解决朝核问题的重要途径。新一届美国政府将在这一框架内继续向朝方施加压力,同时审视同朝方进行“一对一”直接对话的机会。
自2003年8月以来,美国、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和日本就朝核问题举行多轮会谈,已就朝鲜核设施去功能化等重要议题原则上达成一致,然而目前美朝双方在朝鲜核验证问题上分歧仍然严重。 (完)
笔者不知道希拉里发表谈话之时,是否已经看到了朝鲜方面的谈话,如果按时差来推算,希拉里应该有时间看到相关的消息 。当然,她也有可能没有看到,毕竟她还没有正式上任,各种条件可能还不很完善,响应可能也不会及时。
但无论如何,按希拉里的话说,美国是认可“六方会谈”的,并认为会继续在“这一框架”、“非常主动的努力”。
面对朝鲜的出招,美国人是必须接招的。
希拉里在13日的听证会上对中美关系发表了看法(相关内容多家媒体均有报道,可查阅)——“美国希望与中国建立正面和合作的关系,不过表明这不是美国单方的努力,也要视乎中方的做法”。
中方的态度想必也是——中国希望与美国建立正面和合作的关系,不过这不是中国单方的努力,也要视乎美国的做法。
其实,仔细读一读希拉里的表态,更有这样一层意思——中美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现在还没有定下来。这或许就是前一段赖斯访华最终没有成行的原因吧。
之所以没有定下来,一定是双方还有一些重大问题没有谈妥,双方正“绷着”呢!
怎样才能定下来呢?“视乎中方的做法”。多少有些威胁的意思?
中方会接受这样威胁吗?朝鲜发言人的谈话,会是新的开始。大不了,大家继续“绷着”!
其实,绷着的双何止是中美,全球都绷着呢!
我们先看一条外交部网站1月13日姜瑜答记者问的一段摘录。
问:温总理将于1月底到2月初到瑞士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并访问欧洲有关国家,你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行程?这次访问是法国总统萨科齐执意会见达赖,中国推迟中欧峰会后中国领导人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并访问欧洲,是否意味着中欧关系将解冻?此访有没有同法国领导人讨论经济和各方面合作的日程?
答:关于温家宝总理应邀请出席达沃斯论坛年会和有关访问,我们目前正在和有关方面进行积极协商,确定以后会尽快向媒体发布消息。
关于中欧关系,我们一向重视中欧关系,致力于进一步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取得积极进展。新年伊始,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外长给杨外长打来电话,双方就在新的一年里进一步加强中欧关系达成了很好的共识。我们希望与欧方共同努力,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把握中欧关系,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政治对话,增进相互了解与互信,尊重彼此的重大关切,妥善处理敏感问题,推动中欧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中国一向重视中法关系,中方从来没有做过损害法方利益的事。法方在涉藏问题上的错误作法严重损害了中方的核心利益,破坏了中法关系的政治基础和两国在各领域合作的气氛,也损害了法国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形象。
中法关系下步怎么走,关键是看法方能不能从两国关系的大局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真正重视中方的严正立场和合理关切,以实际行动纠正在涉藏问题上的错误,消除负面影响,恪守一个中国承诺,为中法改善关系创造必要的条件和良好气氛。(完)
姜瑜的回答,至少包含了以下信息——
1、 温总出访,双方还在协商。还没有停下来,双方还正绷着。
2、 双方都有合作的意愿,这一点与中美一般无二。新年电话就是信号。
3、 但中欧关系,特别是“中法关系下步怎么走”,中方要视法方的行动说话。这一点上绷得更紧一些,几个月下来,中方立场一点没有松动。
达沃斯之会,或是中欧走近的契机,但目前仍还绷着。即使温总成行,出访多个欧洲国家,可能也还是一方面“和”,一方面继续“绷着”。
接着看俄乌天然气之争。
据新华社华盛顿1月9日电(记者 赵毅 蒋国鹏) 美国和格鲁吉亚代表9日在此间签署《战略伙伴宪章》。根据协议,双方将深化彼此在政治、经济、能源、民主改革,特别是防卫与安全事务等领域的合作。
在签字仪式上,美国国务卿赖斯称赞格鲁吉亚在维护民主、安全和繁荣经济方面,是美国“非常重要的伙伴”。她表示,美国将继续支持格鲁吉亚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加入北约的努力。
一同出席签字仪式的格鲁吉亚外长瓦沙泽说,格鲁吉亚与美国签署战略伙伴协议后,将有助于格鲁吉亚成为北约和西方文明国家中的一员。
俄罗斯、乌克兰、欧盟为天然气问题争执不下,打得不可开交之际,美国和格鲁吉亚1月9日签署了《战略伙伴宪章》。这样一份“宪章”,去年年底,俄乌天然气之争之前,乌克兰也同样与美国签署过。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份“宪章”增加了尤先科的信心与勇气,使其在天然气问题上更加坚决。同样的,正是这样一份为众多尤先科们看重的“宪章”,俄罗斯很想看一看它真正的含金量,挟对格作战胜利之余威,强硬“停气”也就是必然之数。
在《俄乌之争——美国系列之55》中,笔者认为俄罗斯“断气”有以下目的——
1、 撬动乌克兰的国内政治。通过俄乌天然气之争打击乌国内的亲西方势力,逼迫乌克兰各种政治势力充分认识到在俄罗斯与欧盟、俄罗斯与美国之间保持平衡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达成阻止北约东扩的目的。
2、 挑动能源价格。能源出口是俄经济恢复的命门,能源价格是俄经济恢复的关键。切断输往乌克兰、欧洲的天然气管道,让十几个欧洲国家倍受困扰,甚至不得不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世界各国不得不“更加严肃”地思考和对待能源问题,这在能源价格不断下滑的大背景下,显得特别有“意义”,至少对俄罗斯是这样。甚至进一步掌握欧洲天然气的定价权与管道控制权,那就再好不过了。
3、 压缩欧洲人的筹码。俄格之战后,欧洲人似乎重新认识了俄罗斯的生猛,在一系列外交斡旋后,欧洲人实际上抛弃了格鲁吉亚,更加看重俄罗斯在欧洲的地位,增强了与俄罗斯的战略联系。而俄罗斯人的目的并不止于此,俄罗斯一方面希望明确划定格乌红线——格乌两国永远不能加入北约;另一方面,俄罗斯希望投入西方阵营的格乌们(包括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尼亚、波罗的海诸国)仔细看一看欧洲人的份量,以及欧洲人的允诺的含金量,如果一个格鲁吉亚不能说明问题,再来一个被抛弃的乌克兰,可能足以引起大家的重视了。以格乌为基础,扭转东欧小国们一边倒的亲西方局面,俄罗斯可以有更平等的地位、更从容的心态、更充裕的周边关系去面对欧洲、面对北约,这或是俄罗斯引举的核心目的。
4、 冲着美国人出招。北约东扩,在俄罗斯看来,最要命的是美国势力的东扩,已经提上日程的包括捷克和波兰的反导基地,一俟时机成熟,或还有乌克兰反导基地、格鲁吉亚反导基地等议题。俄罗斯退无可退,一方面做欧洲人的工作,化解北约东扩的内在动力;一方面做周边邻国的工作,化解北约东扩的外在需求;第三方面,还得与美国人对话,考验美国人各种“宪章”、“伙伴关系”的含金量。格鲁吉亚之役,美国人“说说而已”,天然气之争中的乌克兰又将是何“待遇”,大家都在关注。
正当俄乌天然气之争走向何处去的紧要关头,美国人出招了——与格鲁吉亚签署《战略伙伴宪章》。美国人此举至少包含三层意思——
1、 美国不会放弃对格乌的承诺,尽管格乌面临俄罗斯的强大压力,尽管欧洲人已经向俄作出了让步,尽管俄格之战中美国也说话不上算过。显然,美国与格鲁吉亚的这份《战略伙伴宪章》是及时的,它充分表明了美国人关注俄乌之争,没有置身事外的意思。
2、 美国希望欧洲人强硬一些。面对俄罗斯谋定而后动,目标明确,行动坚决的“断气”行动。无论是乌克兰,还是欧盟,总体上表现得既无底气,也无谋划,处于被动、步步后退的尴尬境地。美国人要表现出大后方,总后台的角色,支持欧盟和乌克兰强硬起来。
3、 警告俄罗斯。尽管俄罗斯在格鲁吉亚得手,尽管美国在格鲁吉亚失分,格鲁吉亚还是跟着美国人走了,这不,签署了《战略伙伴宪章》协议。格乌两份《战略伙伴宪章》协议将象枷锁一样,长期驱动格乌对抗俄罗斯,而美国体现出了对战略意图的坚决。后续动作在所难免。
其实,美国的应战,多少有些不得已。一方面,自苏联解体以来,对“彻底打垮俄罗斯”孜孜以求,眼看北约的口袋就要扎紧了,“反导”系统已经装在俄罗斯家门口了,却因为俄罗斯的奋起作为,功亏一篑,最后失信格鲁吉亚一把。另一方面,如果放任俄罗斯“蹂躏”乌克兰,放任俄罗斯“一边打一边拉”地处理欧洲,何以号令中东?美国人如果没有动作,以后振臂高呼,可能就无人敢应了,一句话,美国的国家信誉不能够一丢再丢。
由此,我们不妨说,俄美也正“绷着”。
接着看俄乌天然气的消息——
新华网莫斯科1月11日电(记者赵嘉麟)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11日在莫斯科说,由于乌克兰签署的有关成立过境输气监督机构的议定书中增加了补充内容,他已下令俄政府不要采用这份议定书。
俄塔社援引梅德韦杰夫的话说,乌方此举具有挑衅和破坏性质,实质上打破了俄罗斯与欧盟此前签署的有关成立过境输气监督机构的议定书。他还说,俄方恢复过境乌克兰对欧洲输气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俄罗斯、欧盟和乌克兰最终签署的议定书必须与俄方拟制、商定、签署的议定书完全相符;以及观察员实际就位,抵达将展开监测工作的乌克兰边境相关地点和该国地下储气库。
另据俄塔社援引俄罗斯政府新闻局的消息报道,俄罗斯总理普京同一天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通电话时表示,乌克兰所签议定书的补充内容对俄方而言“是不可接受的”,因为乌方并未就该补充内容与俄方进行协商。普京说,首先,补充内容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议定书的实质;其次,补充内容中的相当部分与乌克兰对欧洲用户过境输送俄罗斯天然气无关,而是涉及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商业关系。(完)
俄乌斗气,最终使得欧洲十数个国家断气,欧盟不得已介入其中。最终拿到一份俄罗斯签字的协议,俟至乌克兰签字,本想帮乌克兰一把,多少体现些“准盟友”的“情谊”,增加一份附加协议(这份协议的具体内容在随后的报道中有所反映),岂料俄罗斯硬是不买帐,明言——“议定书必须与俄方拟制、商定、签署的议定书完全相符”。
故事接着怎么发展呢?紧接着,欧盟就宣布撤去与乌克兰签订的附加协议,以换取俄罗斯尽早供气。
至此,世人看到了欧盟那幅极其可笑的嘴脸——
1、 俄乌斗起之初,一幅置身事外的样子,大有“你们大架可以,我两不相帮,只是别伤着我就行”之意。
2、 俄罗斯“不得已”切断对欧供气之后,真的就伤了欧洲人,欧盟又能做什么呢?无奈之余紧急介入。事前无谋,事中举止失当。
3、 介入其间,欧盟始终没提俄乌天然气之争一揽子解决方案,只是着手解决“俄输欧天然气过境乌克兰的问题”,俄与乌之间的供气问题,欧盟硬是没有表态。一个具有全球野心的欧盟,连眼皮底下这么点事也畏首畏尾,岂不让人笑话。
4、 更让人笑话的还在后面。俄罗斯与欧盟签字后,欧盟与乌克兰之间增加一份附加协议,却刻意回避俄罗斯,竟然希图“蒙混”过关,堂堂“欧盟”,来了一出“鸡鸣狗盗”之现代版。
5、 “蒙混”过关,俄罗斯买帐也就罢了,手段不正,目的达到,也还可以。可俄罗斯偏不,当即叫停。如果欧盟能就此展开新一轮斡旋,完全介入,也还罢了,还有一点“知耻而后勇”的味道。殊不知更可笑的故事还在接着说演。
6、 欧盟很快撤去了相关附加协议,只求俄罗斯尽早供气。堂堂欧盟,颜面尽失。如此行事,如此德行,何颜优游世界,指点江山,早些回家闭关修行为妙。
7、 俄罗斯依言输气了,可气还是到不了欧洲。输气线路之争又开始了。一句话,俄乌之间的问题不解决,天然气就到不了欧洲。进一步说,欧洲要想置身事外,已是不能。连吃败仗的欧盟如何接招呢?世人瞧着呢!
到笔者行文之时,欧洲的“气”还没有接上来。总体看来,俄乌之间、俄欧之间,也正绷着。
我们把视线转到南亚。
——印度军方人士称做好了战争准备。
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度陆军参谋长卡普尔13日在新德里举行的记者会上再次就孟买恐怖袭击案指责巴基斯坦。卡普尔表示,印度已经为应对巴基斯坦的战争挑衅做好了准备。他还说:“印巴关系比(孟买)袭击后更为紧张了。”“我们对任何选择都持开放态度。”
另据法新社13日报道,卡普尔当天还透露说,巴基斯坦已经在印巴边境地区重新部署了部队,“巴方的部队在向东调动,我们已经注意到了,他们已经被部署到了巴基斯坦东部与印度交界地区。”
——辛格释放和平善意
中新网1月14日报道,印度总理辛格13日向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赠送了一张新年贺卡。这是在孟买袭击而导致印巴关系恶化以来两国领导人罕有的互动。
扎尔达里的发言人表示,辛格向扎尔达里赠送的这张贺卡上绘有白色鸽子的图案,卡片前面有辛格及其妻子的签名,并写着:“致以新年美好祝愿。”
扎尔达里的发言人说:“我们认为,印度总理发出的良好祝愿是缓和两国紧张关系的积极姿态。”他说,卡片上的白鸽显示出了辛格盼望两国关系改善。
巴方官员表示,辛格的新年贺卡不会立即回暖印巴两国目前冷却的关系,但是这是一个令人欢迎的发展,并被巴方视为印度渴望地区和平的表示。(完)
两条消息,一条主武,一条示和,用巴方官员的话说双方关系“不会立即回暖”,印巴绷着,中美当然也绷着。
最后把视线转回中东——
——哈马斯与埃及达成停火协议。
新华网拉姆安拉1月14日电(记者 齐湘辉 华春雨)据加沙当地媒体报道,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14日宣布,该组织已经接受埃及方面提出的一项停火倡议。
目前,以色列方面对此尚无回应。
由哈马斯高级官员、政治局成员阿拉米率领的哈马斯代表团应埃及邀请,近日与埃及方面一直在讨论此前由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提出的加沙停火倡议。
据加沙地带急救部门消息,自以色列去年12月27日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以来,已经造成超过1000人死亡,超过4600人受伤。
——停火的预期时间为10天。
中国网1月15日讯 据美联社1月15日报道,埃及马上将同哈马斯达成协议,使其和以色列签署一个10天的加沙停火协议。
埃及和哈马斯官员都对马上签署该短期停火协议、并提交以色列表示乐观。(徐冰川/小桥)
——是否停火,得等以色列定夺。
新华网耶路撒冷1月14日电(记者邓玉山 黄恒)以色列国防部高级官员吉拉德定于15日再赴埃及讨论加沙地带停火事宜。
据加沙当地媒体报道,哈马斯14日宣布接受埃及方面提出的停火倡议。以色列官员此前表示,埃方在与哈马斯会谈取得成果后,将把停火倡议交由吉拉德带回以色列,以领导层将在讨论后作出决定。
吉拉德曾于上周在埃及首都开罗与埃方官员就埃方提出的一项加沙停火倡议举行会谈。他近日表示,埃及努力已经为以色列和哈马斯实现停火带来希望。
以上三条消息,或能代表中东的最新情况。
第一, 各方寻求某种妥协。这种妥协的主动方是非美、非以方面,从这个角度上说,美以赢了一局。
第二, 目前看来,哈马斯是不经打的。可能如笔者《送给哈马斯》所说,选择停火的哈马斯,就是套头,就是流氓,就是棋子。
第三, 是谁在退呢?首先有不经打的哈马斯,欧洲人希望退一步,俄罗斯呢?不知道。阿拉伯群体呢?从来没有冲上去过。伊朗和叙利亚呢?没有太大动静,可能有些持币观望。埃及上去了,中国支持埃及发挥作用,努力斡旋呼吁停火,可视为上去了。
第四, 这种妥协在没有达成之前还存在变数,即使达成,也只是为期十天的暂时性协议。更多的谈判与交换,可能还须要进一步深入。也就是说,有人退了一步,但总体上,还绷着。
至此,中东虽有缓解迹象,但实际上还绷着。在各方利益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在美国全球叫牌的主动出击之下,在经济危机渐行渐远的煎熬下,各方利益广泛交织,任何一环的松动,都将带来全局层面的影响。因此,也可以反过来说,任何一处局部的动作,都是基于全球整体利益的考虑做出的决定。
不用强调本轮博弈的重要性,也不用强调“七伤拳”牌局的长期性,仅从目前各方的态势看,大家都还绷着,正是由于这种绷着,所以全球乱象横生,热点频出。
在美国全球叫牌,中东似乎先得一分之际,朝鲜发言,为全球角力注入了新的变数,各方本已经绷着的神经可能会有新的变化。接下来一段时间,奥巴马上升、达沃斯年会开幕或会传出新的信息,各处绷着的热点或走向和缓,或继续绷着,会断裂吗?看来暂时不会。
春节将至,琐事多一些,没能及时更新,让一些朋友失望了,这里说声抱歉!
祝朋友们新春快乐,新年吉祥,一生幸福!
发表于:2009-01-26 12:59只看该作者
9楼
谢谢分享。。
离开了信念,得到的东西也会最终失去。。
发表于:2009-01-26 15:19只看该作者
10楼
谢谢分享。。。。
2008-----------------------------------
11楼
祝大家节日快乐!牛年吉祥安康!
发表于:2009-01-29 09:59只看该作者
12楼
韬客社区www.talkfx.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