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友邦外汇 | 英镑闪跌、瑞银危机,谁还在为你报价?
英镑闪跌、瑞银危机,谁还在为你报价?外汇交易不同于股票、期货,由于没有中央交易所,所以外汇报价并不统一。依据于不同银行的报价,整合起来,并且将其中最优报价提供给终端的机构叫做流动性供应商,是外汇交易中重要的一端。在外汇市场中,有资格作为机构经纪商的一般以银行为主。比如:法国巴黎银行,荷兰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银行,瑞银集团和德意志银行等,他们享有报价权。不过随着风险事件发生,银行已经要求合作的经纪商资产达到一定规模,否则不再给这些经纪商开户。零售经纪商的资产和交易规模较小,对他们来说一级银行过于遥远,这时候通过对接外汇流动性提供商转移交易敞口风险,以执行客户订单。通过这种方式成交订单的平台,也叫作ECN平台,即电子通讯网络。在金融领域内是指股票经纪商或外汇经纪商为他们的客户建立的电子化交易平台。ECN电子通讯网络,在各个银行及外汇交易平台之间选择最有利于客户头寸的价格来成交,经纪公司赚取适当低比例的佣金。ECN上的费用分两部分,一个就是佣金,这个比例一般很低。另一个部分就是所说的点差。点差不固定。比如活跃的时候,欧元美元一般一个点点差。经纪公司不赚取点差费用.由于外汇市场十分巨大,没有中央交易所,外汇交易都是在场外进行的。ECN交易可以让你直接进入外汇市场(银行间市场),在这里您可以和其他交易员交易,您的定单在市场上真实体现并被其他人所见,反过来别人也可以介绍他们的订单,如果价格匹配,交易就达成了。不过在现汇方面,银行提供的报价一直比其ECN同行更具有竞争力—每天只有几分钟例外。在既定时间,在既定货币对上,虽然某些银行提供的报价可能没有ECN的报价有竞争力,但总体和长期来看,银行为流动性提供更佳的报价。不过银行报价有时候也会发生不靠谱的情况。在2015-2016年高波动性期间,多家银行只发现3例停止报价的情况:2015年1月份瑞郎危机,2015年8月纽元出现极端波动性,2016年10月英镑闪跌。这种情况可以说发生几率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了。对于一个每周5天半,每天24小时开放的市场,期间重大政治波动的特点是惊人的一致,特别是欧洲和美国。银行实际停止提供流动性的事件极其罕见,往往是因为并不反映流动性有意撤出的运营和技术问题。瑞郎事件是3个事件中波动性最极端的一次,足足花费了6个月时间,银行提供的流动性才达到正常水平。在其他两例事件中,对流动性的影响只持续了一周左右。国际结算银行数据显示,2016年,以美元计算,现汇交易量中银行仍占43%的份额。尽管2004年时这一比例为53%,但仍是市场中的最大比例,2007年以来一直维持在40-45%之间。虽然有一段时间市场上有一种说法称,因为风险偏好下降、资金成本增加、交易员年轻化等因素,银行正在撤出外汇流动性,调查结果表明,相关趋势被夸大。同时,一些因素共同加剧了流动性挑战,包括一级市场数据向更高频转变及其对其他平台市场数据更新频率的后续影响。对于外汇交易员,这加强了确保获取尽可能多的流动性资源的需求。没有机构能够一直提供最佳报价,任何一个机构都可能受困于波动性的异常情况,取决于银行的库存、出现问题的市场波动性的性质以及其他因素。进入各种流动性提供商构成的领域,那么非常可能形成这样的局面:如果一个流动性提供商不能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报价,另一个提供商就会把握机会。与此同时,银行竭尽全力确保如果出现此类问题,受影响的是其竞争对手,而不是他们自己。考虑到持续性使他们关注重复业务的一个关键原因,中断会带来重大声誉风险。让客户在极端波动期间感到失望,这时他们最需要有秩序的市场来管理他们自己的风险敞口。大多数做市银行都在其流动性提供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投资,无论他们是否受到英镑闪跌或瑞郎危机的困扰。这可能会增加硬件、操作风险管理、定量风险管理的支出。这还意味着在声讯经纪商等传统系统上进行持续投资。当然银行还有其他途径为客户提供报价和流动性。当电子化提供报价遇到困难时,银行能够利用声讯业务。虽然机器在一些情况下比人类更有优势,但人类在处理此类事件时要优于机器。市场上有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交易活动与流动性是同一件事。有大量非银行交易员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匿名场所,但是他们不一定以银行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流动性。与非银行相比,银行倾向于拥有更大的风险偏好,能够以不适用于非银行的方式实现订单流内化。不管怎样,在风险事件来临时,银行提供的外汇流动性的市场份额仍将在未来保持稳定,并且可能增长,因为他们继续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交易工具。我认为,他们不会因为流动性供应商的存在而损失市场份额。在“黑天鹅”来临时,能给你继续提供报价的,除了他们,还能有谁?